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做新时代好少年”“强国复兴有我”“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3年2月21日上午,《铸魂育人》新书发布会在人民日报图书馆举行。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发起的“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先后走进贵州遵义、河北保定,深入革命老区、致敬红色热土。作为乡村美育支教典型,“电影下乡”入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乡’约有我”等活动,并位列教育部新闻办发布的“身边的‘大思政课’”榜首。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医院依托心理科室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问诊,有时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孩子学习情况始终是父母关注的一个重点,“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回应了许多家庭的现实需求。
为了增进学生们对书法的兴趣,我通常会在基本练习后,指导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字。有名学生专门学习了自己姓氏的不同字体写法,到学期末能写出一个尺幅很大、颇有神采的行体字。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领悟书法艺术的奥妙,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强,并从中获得更多快乐和成就感。这成为促进他们刻苦练字的动力。
开学前夕,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棠阴中学在山东榴润研学教育基地,围绕“快乐+”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全环境育人能力,开展教师快乐育人能力提升拓展培训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
近日,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各地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为充实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力量,福建推动在全省1.7万个村(居)民委员会中实现妇儿工委设立全覆盖。同时,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联合教育部门培育市级以上校内校外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435个。
教师资格考试持续火热,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然而,在“师范热”现象背后,我国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须进一步理清矛盾、深化改革。
教育部启动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既是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组团式帮扶薄弱师范院校,修补师范教育短板的教育创举,同时也是促进师范教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整体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落实好协同提质计划,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教育部于2022年2月启动了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同年4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以组团形式,在骨干教师培养、高水平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对薄弱师范院校进行重点支持。一年过去,该计划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在哪?
7年来,作为物资捐赠与教学帮扶并重的公益活动,“希沃公益行”将交互智能平板、视频展台、远程录播设备等硬件设施送到了20余个省份的乡村课堂,累计为935所学校捐赠教学设备,超过4.5万名老师、63万名学生享受到数字化教学的成果。
2月3日至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山东省检查学校开学工作,调研教育发展情况,与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进行座谈。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白玉刚,省委常委、秘书长张海波,副省长邓云锋参加有关活动。
建院之初就在这里工作的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院长王春东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深耕特殊教育31年,以符合听障生身心特点、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遵从特殊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全纳教育为依托、以残健融合为特色、以交流合作为载体”的面向听障生的融合育人培养体系。
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幼有所育”,既是家庭关心的大事,也是国家重大民生事项。但“生了娃没人带”“双职工带娃难”成为年轻人普遍面临的育儿难题。上海以立法破解托育难题,给“最柔软的群体”以坚实的托付,引起广泛关注。
数字化转型成为北京教育克服疫情挑战,加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渠道。北京市副市长、市教委主任刘宇辉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北京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明确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意见》要求,到2023年6月,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基本建立,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态势得到较好控制。到2024年6月,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长效机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态势持续向好,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浙江省海宁市政府出台家庭育儿支持政策,明确到2025年,城乡普惠托育、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差异显著缩小,每千人拥有3周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9部门出台《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优化提质工程,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普惠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
自2021年启动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以来,吉林省从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搭建幼小协同平台、实施一体化推进举措等方面入手,强化课程有机融合,通过开发园本课程、校本课程和开展特色活动,努力实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将衔接陡坡变缓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