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们往往因为巧克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而对它敬而远之。其实,“过错”主要在于为了使巧克力美味而大量添加的糖、油、黄油等,而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被证实含有多种有益成分。纯可可营养丰富,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来源,可预防或减缓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因此,摄入含有高比例可可的黑巧克力不失为一种健康选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和代谢研究中心与美国洛杉矶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的最新研究发现,食用绿色蔬菜或膳食补充剂叶绿酸,能够缓解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此外,叶绿酸还能有效降低炎症性肠病的死亡率,减少腹泻、便血、肠道上皮细胞损伤以及炎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胃肠与肝生理学》上。
数千年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有丸、散、膏、丹,运用最多的是汤剂,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者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慢慢熬制的中药汤剂太费时间和精力,能否选择更为便捷的颗粒剂?颗粒剂的效果是否等同于汤剂?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和规律体检,各种“结节”检出率越来越多,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等,有人甚至出现多部位的结节或伴随恶性病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结节体质”。
魔芋又称蒟蒻(jǔ ruò),属天南星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人们常吃的就是它的块茎。魔芋热量低、膳食纤维含量高、饱腹感强,近年来备受推崇。日常生活中的魔芋制品主要分为魔芋丝和魔芋块,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从古至今,茶都被大家视作一种佳饮。目前的研究显示,茶中含有700多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多酚类、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等,其中对茶品质影响最大、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保健作用的是一些特征性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这些成分进入身体后会发挥怎样的健康功效?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特为大家讲解茶入口后在人体内的旅程。
豆浆是公认的国民饮品,但网上流传着很多饮用“禁忌”,比如痛风患者、乳腺疾病患者、肾病患者等都不能喝豆浆。甚至有说法称,豆浆会导致性早熟,让男人女性化,引发乳腺癌等。喝豆浆到底有没有禁忌?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北京时间9月23日9时4分将迎来秋分节气,意味着收获满满、瓜果飘香的金秋季节已经来临。此时节,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恰如古人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为规范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促进儿童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提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初筛服务,通过应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等方法,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独特优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妇幼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开展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活动等八项内容。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在本期《1分钟养生课》上,青岛市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刘凯为广大网友讲解久坐的相关危害,并由青岛市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邢天洋进行康复训练动作演示。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如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郭起浩教授21日接受采访时建议:带老人定期做大脑高级功能方面的检查,评估老人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等。同时,尽量多陪伴老人,陪他(她)聊天、散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睡意”说来就来,随时随地可以做梦。他们可能正在学校、工作岗位上,因为打瞌睡而苦恼,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21日称,“说睡就睡”可能是一种疾病,青少年发病率较高,通常在10岁至20岁开始发病。
自从小学确诊了抑郁症,10年来,小紫因病情反复,不停地休学、复学、再休学……像小紫这样的青少年并非个案。《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生,41%曾因抑郁休学。
9月21日是第29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关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潜伏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危险“杀手”。
日前,知名科幻作家韩松针对外界流传自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一事做出回应:目前没有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只是诊断为“认知异常”“日常生活异常”。同时他希望大众多多关注这种疾病,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家庭都可能受其困扰。
日前,知名科幻作家韩松针对外界流传自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一事做出回应:目前没有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只是诊断为“认知异常”“日常生活异常”。同时他希望大众多多关注这种疾病,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家庭都可能受其困扰。
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是立即放到冰箱保存,还是等凉了再放?把热菜放冰箱里真的会弄坏冰箱吗?不少人都为这些问题纠结过。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科学的做法是吃不完的食物要趁热放进冰箱,越快越安全。而冰箱也并不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脆弱。
我国近视呈现出高发、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居于世界第一,随着近视的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随之增加,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所以近视防控刻不容缓。虽然近视被认为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可预防近视过早出现,或控制近视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