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为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行为,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对已取得预售许可证或者已完成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
从上市房企经营业绩来看,根据中指院对149家“A+H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研究分析,在上年度低基数下房地产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呈小幅下降趋势,净利润降幅扩大。在地产行业探底以及保交楼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下,上半年房地产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小幅下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从今年10月1日起,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保障性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保障性住房购买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9月26日消息,202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涉及居民865万户。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8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98万个、惠及居民836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94%。江苏、浙江、贵州、福建、上海、宁夏、内蒙古、湖北、湖南、山东、河北、江西、新疆等13个省份全部开工。
最近,人人都知道房贷利率降了,但如果细问“怎么降的、哪些城市降了、将产生何种影响”,恐怕不少人都是雾里看花。正因此,部分房地产中介、营销机构利用购房者的信息不对称劣势,刻意夸大房贷利率降低对于楼市价格的影响,散布非理性购房之声,对此要予以警惕并厘清事实逻辑。
9月7日,工、农、中、建、交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相继发布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公告,明确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条件和规则。各银行发布的内容虽有差异,但总体思路相似。
房地产收并购市场8月热度回升显著,企业正在加快处置资产回笼资金。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CRIC)监测,2023年8月重点受监测房企共涉及26笔并购交易,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有22笔,总交易对价达367.3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16.2%、环比增长200.8%,交易规模升至半年以来的小高峰。单月披露的单笔平均交易规模16.7亿元,约为7月份的2倍。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部分老年人出于老有所养的目的,将自己名下的房产通过各种形式转让给子女或其他人。但是,如果子女获赠房屋后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者子女去世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应当如何维权?日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涉房产转让托付养老类”案件审理情况及典型案例,为保障老年人相关权益提供了有益指引。
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近期,多地多部门密集发文,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将对扩大消费、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
近日,在陕西西安高陵区,中粮·天悦楼盘推出“先交付后还贷”,即“购房者最低首付总房款20%后即可购房,在临近交付时再办理贷款”。作为西安市首例,楼市的一大创新之举,直面“保交付”这个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发各方关注与讨论。
住房政策的“暖风”正惠及更多人。近期,政策端提振楼市频放大招,从“认房不认贷”到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这些政策将为购房者带来哪些利好?对楼市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9月4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商业地产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专家表示,“智慧+服务”成为商业地产发展新动力。楼宇智慧化、资产管理智慧化、运营服务智慧化将成为未来写字楼和产业园发展的主要方向。
政策及时回应了市场关切,实现了多方共赢。首先,借款人能够实实在在节约利息支出;其次,由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提前还房贷行为或将减少,银行也能降低自身利息损失;再次,由于违规置换房贷的空间被压缩,风险隐患也会随之降低。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项利好政策集中赶在“金九银十”之前落地,将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信心修复和预期改善,推动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入市,激活市场交易。
近日,一线城市相继出台“认房不认贷”政策,引发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认房不认贷”政策可有效降低购房者成本,置换需求有望提升。除“认房不认贷”外,多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房企角度看,不少房企受益再融资条件放松、融资利率降低等利好政策。
京沪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作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全面落地“认房不认贷”政策意义非同一般。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实地调研发现,京沪楼市成交量出现脉冲式上涨,深圳楼市亦有所回暖,广州楼市则相对平淡;京沪广深四地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均保持平稳。专家表示,在“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后,接下来建议多措并举、供需同步发力,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9月1日晚间,上海、北京相继发布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这意味着,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
30日,广州和深圳先后宣布实施“认房不用认贷”政策。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发布相关通知后,“认房不用认贷”政策迅速在两个一线城市落地。“认房不用认贷”政策对楼市影响几何?哪些购房者受益最大?是否会刺激房价上涨?
住房贷款政策利好落地。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现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支持各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实际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与此同时,支持鼓励银行与借款人协商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20%,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