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商转公”政策出台后,符合相关条件的借款人,可将原本高利率、高压力的商业贷款转为低利率、低压力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减轻了还款压力。同时,由于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特殊性,借款人的每月还款金额会更加稳定,避免了商业贷款可能出现的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产业高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出现调整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调整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优化结构,有利于高质量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概莫能外。对此,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持续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动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近期,广州、深圳、长沙、泉州等地先后出台多项楼市新政,涉及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调整普宅标准、公积金贷款比例上调、土拍限价放松、发放购房补贴等。一系列新政有助于降低改善型需求的门槛,提振后市信心。同时,新一波楼市松绑的预期也在增强。
长期无人居住、没有使用过的房屋厨房下水道突然返水,导致屋内的地板被泡。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例,法院认定物业公司未尽到维持下水道通畅的义务,判决物业公司赔偿业主经济损失。而物业公司主张追究业主楼上住户责任的诉求因证据不足没获法院支持。
政策支持下,信贷、债权、股权“三支箭”对房企合理融资托举力度显著提升。业内人士预计,房企融资环境有望得到显著改善,未来信贷、增信发债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打开空间,房企股权融资审批也有望提速。
11月25日,南京取消土地限价后的首场土拍落下帷幕。据了解,此次公开亮相的9宗涉宅地块全部以底价成交。具体来看,9宗地块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其中有3宗位于溧水区、3宗位于六合区,此外,建邺区、栖霞区、秦淮区也各有1宗,9宗地块拍卖总价为55.07亿元。
近日,记者从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截至10月底,广西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21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发放租赁补贴2.4万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9%。全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134亿元,有效发挥住房保障惠民生、稳预期的作用。
为更好满足群众异地办理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需求,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依托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平台和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整合职工缴存证明、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贷款结清证明等个人证明事项,推动“亮码可办”,这是继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后的又一便民举措。“亮码可办”具体如何提供便利?住房公积金还能带来哪些惠民服务?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近期,多地出台楼市新政,涉及发放购房消费券、给予购房补贴和契税补贴等内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1月14日,广州市出台公积金新政,执行公积金“认房不认贷”政策,同时对购买广州市首套住房的购房人家庭,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
从机构数据看,10月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3.5%,环比下降7.5%,楼市“银十”成色不足。不过,成都等部分核心城市在利好政策带动下,销售规模延续增长态势。这些城市也成为房企拿地的重点区域。
近期,多个地区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相关政策,涉及房源筹集、特殊人群申请优惠等方面内容。业内人士表示,多地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行业迎来量与质的双进阶。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域新产品不断涌现,并引发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以保租房公募REITs为代表的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壮大,有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前高、中低、后稳”,这是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谈及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时给出的评价。倪虹表示,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11月7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回应表示,北京“取消地价上限”为不实消息。北京市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目标,继续坚持“房地联动”,确保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地区二手房市场发现,近期二手房市场成交总体较平淡,同时机构数据显示,二手房挂牌量持续走高,逼近17万套大关。新房市场则进一步分化,临近城区项目去化明显好于郊区项目。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今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明确,符合条件的存量首套房贷借款人可与承贷金融机构协商降低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迅速落实,向借款人让利。
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已有一个月有余,“二套转首套”利率批量调整近期也相继落地。当前,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均透露了其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情况。同时,“提前还贷”情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缓解。
近来,随着相关政策相继落地,房地产市场预期企稳回升。同时,多个重点城市启动新一轮土拍,房企拍地热度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土地市场小幅回暖,但整体来看,市场仍处于低温运行态势,且存在明显分化。
对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专家建议,培育孵化租赁住房项目,通过REITs等创新金融工具实现资金回收,再循环滚动投资,扩大租赁住房投资和管理规模,构建租赁住房资产管理闭环。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加大,有望带动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企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