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关于老龄化社会与住房消费的关系,人们持不同观点。有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对收入的预期逐步降低,住房消费意愿自然不强了。也有人觉得,老龄化社会让家庭规模小型化特征更加突出,出现相当数量的独居和空巢老人,老年人同样有适老化的居住需求,他们的住房消费需求仍将释放。这些观点似乎都有道理。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长安居大不易”的问题,一直是许多“打工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首要苦恼。将个人与用人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合并计算,每人每月的公积金,数额可达其税前工资的10%到24%不等。能不能把这笔钱盘活,将其提取出来用于住房支出,对一个人的家庭财政、消费规划、生活质量都有直接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10月25日起,多家银行批量调整了已通过审核的“二套转首套”存量房贷利率。不少购房者房贷利率下调为最新首套房贷利率标准,利息支出有所减少。
尽管10月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但在近期多城宽信贷政策逐步落地背景下,购房信贷环境进一步宽松,带动10月份以来整体房贷利率走低。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份百城首、二套平均房贷利率分别降至3.88%、4.44%。与此同时,本月银行平均放款周期为20天,与上月持平,维持较快的放款速度。
从最新公布的9月份房地产行业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扩大;一、二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加13.4%,且10月上半月继续好转。多项指标均出现底部修复迹象。
房源捂盘惜售、优惠折扣不透明、购房后车库费坐地起价……针对消费者诟病已久的商品房未明码标价问题,北京近日发布《北京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行为。
近期有媒体报道,恒大集团、融创集团在美元债重组过程中,相继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有人担心,此举可能造成境外投资人优先于境内投资人得到赔偿,并对境内保交楼进展造成影响。在一些房企面临债务风险背景下,类似担忧有所增加。相关房地产企业申请在美国“破产保护”会造成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涉及企业治理、不动产金融及跨境投资的多位专家学者。
中指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居民购房信心有所改善,一线城市居民9月份购房信心指数较8月份提升3个百分点。另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10月20日RMBS条件早偿率指数为0.1341,较8月31日的0.1483点有所下降,表明居民提前还贷行为有所回落。
近日,不少地区接连出台楼市利好政策,“稳楼市”政策花样频出。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很多二线城市基本都放开限购,对这些城市来说,要比拼的是楼市基本面,如内需基础强、改善性需求强、常住人口多等。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金额,累计增速下降的速率都在放缓。那么,如何看待近期的行业数据?在楼市优化政策持续发酵之下,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房地产行业能否筑底回稳?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9月份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9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稳中微涨。业内人士表示,9月份,随着政策效应积极释放,一线城市房价走势率先趋稳。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扩大,二手住宅环比转涨、同比降幅收窄;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有涨有降。
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数据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说明政策效应在释放,但还需要强化政策力度。短期来看,预计核心一二线城市供求两端政策将继续优化调整,核心城市市场有望保持一定活跃度,表现或将好于普通二线及三四线城市。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成熟区域地价限制取消之后,优质地块地价或有所上涨,进而带动市场交易上行预期,对当前“稳房价”“稳预期”亦将产生积极带动。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显示,目前我国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达162个。业内人士表示,城中村改造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蝶变新生的空间也化作了发展新增量,有数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城中村改造投入金额将达8400亿元。
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后,老百姓购买期房的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购房者甚至觉得买期房一“坑”接一“坑”。由此,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实行现房现售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9月,雄安新区宣布取消商品住房预售,实行现房销售,实现“所见即所得、交房即交证”,也让购房者看到了现房现售的曙光。
城市更新一直是大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10月1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称,超大特大城市正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将分三类推进实施:一类是符合条件的实施拆除新建,另一类是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实施拆整结合。
从8月末至9月初,多城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持续提振楼市。政策频出,又恰逢楼市传统销售旺季,这个“十一”黄金周的楼市很受关注。汇总各地情况看,“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活跃度有所提升。不过,城市之间的分化依然明显。
近期,楼市热点地区开启新一轮政策优化。其中,珠海、惠州等地在对商业贷款执行“认房不认贷”之后,又提出公积金“认房不认贷”。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政策有望继续宽松。在政策多重利好下,四季度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步企稳。
《经济参考报》记者研读募集说明书等公开资料发现,中交地产近年来毛利率持续下滑,公司存货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中交地产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保交楼、保民生”相关政策要求。
整体来看,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规模仍处低位,但部分核心城市市场活跃度有所回升。多家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亦表明,9月份多数房企单月业绩已止跌回升。政策效果初显,向好信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