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扎堆就楼市重磅发声,引发市场关注。上述城市表态,将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扎堆表态,一定程度上说明各部门已经在积极落实和部署房地产相关工作,预计8月将是各地政策密集发布的关键时期。
保障性住房,应让住房困难群众既住得进、也住得好。对于规划、建设保障房的相关单位、规划师、设计师、建设单位等,不应因规划、建设的是保障性住房就降低标准,而应严格依照规划,以普通商品住宅同等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住宅竣工面积为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5%;亿翰智库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50家典型房企共交付202万套房屋。但推进保交楼进度还需继续努力。
如今,“保交楼”实施已满周年,55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得到落实。那么,在“保交楼”等诸多政策力推下,房企以及各地“交付成绩单”如何?还存在哪些堵点?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
针对存量房贷利率较高的现象,银行业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已有股份行分行给予存量按揭客户1年期利率优惠券。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对存量房贷利率安排非常关注,但整体保持观望态度。考虑到对银行息差的影响,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通过市场化手段、以试点方式开展工作。
二手房“带押过户”日益常态化。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6月以来,多个地区落地了首例“带押过户”业务。目前“带押过户”的跨行办理更加便捷,且多地支持办理“带押过户”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在专家看来,“带押过户”有利于节约买卖双方经济成本,对于二手房交易市场回暖有一定促进作用。展望未来,专家建议相关方推进信息对接,打通“带押过户”堵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这表明,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房地产政策将提高政策精准度,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都将得到更好支持。
近期,多地出台稳楼市政策。佛山等地出台政策,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无锡、南京等地则出台政策,支持共有产权房建设。业内人士表示,在因城施策的原则下,政策将持续发力,多举措拉动社会资本共同建设保障性住房。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这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次新定调,同时也对外释放了后续楼市调控政策仍存边际优化空间。值得关注的是,“房住不炒”仍是底线。
近期,58同城等多家中介机构相继发布了2023上半年住房租赁市场的分析报告,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租房市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整体看,上半年租房市场呈现出“价稳量增”的复苏态势。同时,各地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租赁住房进入多渠道筹集的全面供应落地阶段,成为租房市场的主要增量。
作为近两年才刚刚出现在住房消费市场之中的“新物种”,首批新建的保租房即将集中亮相。与此同时,该领域也正在成为长租公寓品牌争相切入的热门赛道,数据显示整体纳保比例超过20%。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存量房源作为保租房筹集主体的情况下,有着强大运营管理和轻资产运营能力的品牌将胜出。
近期,多地进行土地出让,部分地区出现流拍现象。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房企补货积极性有所提升,拿地热情上升。不少房企上半年拿地数量较多,对一些非优质地块参与意愿降低。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减少,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二手住宅环比下降;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有涨有降、二手住宅同比下降。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积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一季度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带动房地产市场有所改善,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海南一年前上线土地超市,创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把土地摆放进超市橱窗”,企业通过“菜单”选地开启自贸港新项目。同时,此举还可有效防止自然资源领域腐败,亦可规避土地纠纷损害营商环境,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更加契合自贸港的产业格局。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房地产行业共实现非银类融资4041.7亿元,同比下降16.2%。从2021年下半年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至今,融资规模整体呈回落态势,今年上半年延续了下降走势,但降幅大幅收窄。
业内专家认为,2023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虽然有一定的修复,但在供需两端制约下,上半年市场和企业表现相对平淡,楼市复苏动能放缓,6月未迎来预期中的止跌行情,预测下半年市场恢复或仍有波折。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此前公布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两项金融政策进行调整,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有效缓解房企融资压力,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此次延期的政策包括房企存量融资展期、保交楼配套融资支持两条政策。东方金诚分析师唐晓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两条政策延期重点指向房地产供给端,有助于进一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促进“保交楼”,提振楼市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