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为坚持素质教育办学理念,以关爱未成年人为核心,引领学生学习优良传统,做新时代的文明学子,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小学注重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崇尚文明,践行文明。
随着相关文件陆续出台实施,“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渐成共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实行,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勾勒出以体育人的新蓝图;《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37项攻难点、补短板措施,使体教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少年强则国强,体育运动为青少年塑造健康生活习惯,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巩固基石。
目前全国普通高中56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下降到4.81%,比2012年的47.8%下降了43个百分点,有24个省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有力促进了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为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十年来,我国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了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与之前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等奖项在保障受教育权、特别是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推动构建终身学习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等领域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激励效应。
目前,内地与港澳中小学、幼儿园已缔结“姊妹学校”2593对,覆盖内地29个省(区);设立的“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近3000项,惠及港澳师生近10万人。十年来,教育部累计开展对台交流项目1300余个,两岸1000多所高校参与,约6万余名台湾师生赴大陆参访交流,师生交流覆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金秋九月开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始实施,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标志着我国劳动教育进入以课程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确保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落地落实落细,需要进一步强化劳动课程实施管理,在“实”上下功夫。
新时代劳动教育正在大中小学有序推进,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与“德智体美”四育相比,劳动教育仍处于弱化状态,是教育中的短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落实劳动课程标准,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
当今,新一轮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已经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新一轮“大航海时代”——谁先发现“新大陆”,谁就获得了未来一个时代的战略主动。各国都在努力竞争科技制高点,全力以赴构建或保持战略优势地位。其中,各国高校也不断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在服务国家发展中不断成长壮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完善“一老一幼”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千家万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推动相关行业标准、配套改革逐步完善。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织密“一老一幼”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不断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水平。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积极回应代表关切,助力幼有所育更加普惠优质。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上线以来,各类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浏览量持续增加。截至9月初,总浏览量近40亿次,总访客量约6亿人次。这一集成了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服务资源的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成为人们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养、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有效支撑。
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三号,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两次飞天,三次太空授课,一生难忘。王亚平说,“太空教师”,是我从事航天事业的一份特别收获,更是人生道路上一枚无比珍贵的“徽章”。
江西省抚州市第二实验学校中学党支部以打造“模范党支部”为契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竞秀”文化为依托,建立“四力三链一体”联动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走近来自小学、中学、大学的3位教师代表,倾听他们的动人故事,也向所有扎根在大江南北、奉献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9月6日晚,“一起向未来”2022年奖教奖学颁奖晚会暨第十届凤城教育文化节开幕式在顺德演艺中心举行。为彰显尊师重教、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顺德大良街道今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启动今年教育文化节,通过多平台、多角度展示大良高位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坚守,育万千桃李。和几个年轻的师范生坐下来,聊一聊,就能感受到他们心中澎湃着的激情和理想。好老师不是天生的。对于他们来说,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一定会握住未来的“接力棒”。
今日的师范生将成长为未来的新一代教师。对他们而言,身处数字化时代,既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面临信息泛滥和数字鸿沟的挑战。特别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大,更需要以责任与坚守面对世界、耕耘当下、关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