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我国高校规模最大云上智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27日在复旦大学上线。这台为发现和解决复杂科学问题而建的科研“超级计算机”由复旦大学与阿里云等共同打造,以先进的公共云模式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计算,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这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多措并举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护墙”。
6月份,新修订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施行。条例中,有“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和网络合规制度”“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等内容。据了解,2022年,不少地市先后发布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相关文件,开始探索学生心理问题筛查预警及干预追踪的工作机制,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学校自主申报、各省级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专家组审核、网络公示基础上,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确定1075所学校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2年。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恰逢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南方电网公司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以“南网知行书屋”为载体,在广西东兰县3所小学开展“我的文字会唱歌——2023知行儿童读书节”系列活动,给乡村小学带来不一样的读书节。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于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以来,平台不断丰富内容资源、拓展领域、升级迭代,已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浏览量达260亿次,访客量超19.2亿人次,访问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为实体经济培养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职业教育推动制造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职业教育发展一定要紧贴实体经济。
新时代的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居民,是“拇指”一代。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涉及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的范围、力度和强度前所未有。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做好教育各项工作,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无疑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考年年有,高考诈骗也不例外,而且套路往往“常用常新”,让人防不胜防。作为对高考诈骗最“知根知底”的法院,以案说法曝光诈骗套路自然很具说服力,也能起到良好的反诈宣传功效,如此举动可谓多多益善。
连日来,“大学生帮忙遛狗”等词条在社交平台的热度居高不下。不少在校大学生通过社交平台联系狗狗的主人,主动出示学生证、身份证以获得信任,免费帮狗狗的主人遛狗,因而被调侃“学生证换狗”。
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高达10.12亿,已成为广大网民触网首选。“直播带高校”正是利用这一新媒介,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招生宣传推介受限的瓶颈,有效地缩小了时空差和信息差,为学校与广大家长考生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接收平台。
引发社会热议的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事件终于水落石出,也对学校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最初学校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认定,学生在食堂就餐中发现的异物为鸭脖。然而,上级部门成立的联合调查组最终认定异物为鼠头,并对涉事企业顶格处罚。
6月19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北京市2023年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式”在北京市北海公园举行。
“戏水享清凉,安全不能忘。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19日,“一起来演安全童话剧吧!”暨暑期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捐赠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举办,安全童话剧剧目《预防溺水》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目光。活动现场,河北省滦平县第一小学等学校的学生还进行了才艺表演。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解决人口集中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河南郑州部分地区人口规模持续增大,如何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在家门口上好学?郑州新建学校、增加学位、引进师资,统筹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更好满足公众的期待。
近年来,沂水县坚守“立德为先、成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科教兴县战略行动,大力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积极探索构建“家、校、社、网”四位一体的全环境育人机制,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
《方案》遵循“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十四五”首批立项的“地下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在助力陕西乃至“一带一路”沿线文物保护的同时,引导师生传承发展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协同作用。
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紧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理顺机制、搭建平台、建强队伍,立足林业行业特色,在林业种业、木质材料加工与应用、食品加工与安全等领域成功转化多项成果,探索出了一条亮点纷呈、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玉林带队奔赴河南兰考签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确立万华禾香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掀开了该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新篇章。近年来,西农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在校地、校企合作中,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