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拥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一思想武器,是我们凝聚奋进伟力、把握历史主动、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先手棋和关键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一系列重大工作,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出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全新主旨章节,并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论述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史的深刻把握和理解,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奋力谱写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华章。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这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广泛思想共识、汇聚强大实践伟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对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等的强调,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气魄和决心。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协同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我们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物质技术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包括社会信用等在内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要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更好地治理市场主体的违法、违约等失信现象,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机制。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5G等新兴技术成为文化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带来文化消费在内容、形式、空间、需求及领域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推动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这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手段。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决定乡村振兴必然要推进城乡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这为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对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基于对粮食基本属性的正确认识和粮食战略价值的准确评估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应对国际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针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态势强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提出了要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统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命题。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靠人,尤其离不开数字化青年人才。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存在人才资源储备和人员能力素质还不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情况。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培养高素质农业农村数字化青年人才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