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七月,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顺利进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迈出关键一步!总设计师李东长舒一口气。从一张白纸到一飞冲天,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承载着李东及其团队的全部心血和期望。
心有同宗情怀、立足家乡视角,作为焦裕禄族人兼纪念馆馆长,焦玉星对焦裕禄精神的发掘与弘扬,倾注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热情和心血。在焦裕禄百年诞辰到来之际,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焦裕禄不仅是我们焦家人的骄傲,是淄博人、山东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王素花:河南开封人,专注汴绣60多年,创出蒙针绣、平针绣等十几种新针法。其作品针法细腻、造型生动,内容囊括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所绣作品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她创新运用乱针绣等针法技艺,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汴绣技艺的空白。
一袭布衣,一头银发,办公室里,施蕴渝利落地点击鼠标,一张张蛋白质三维结构图跃入眼帘:“生物大分子的世界充满未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千万不能轻言放弃。”施蕴渝说。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连环画的形式生动讲述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的故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推出“科技群英绘”栏目。今天,本刊首推“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聚焦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深情表现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今年90岁的徐如人思维清晰,谈科研、打比方、讲故事……给记者科普起化学知识一丝不苟,采访中,为了翻找一份材料,老人拄着拐杖楼上楼下走了两趟。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分子筛领域的知名学者,已辛勤耕耘70年。如今,他依旧关注着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
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赵强国这个小伙子穿的有点怪,天蓝色的工装怎么显得有点臃肿?等他坐下,从裤脚处看到隐约露出的一点不同的颜色,才察觉出“怪”从何来——即便是最怕冷的老年人,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也不会穿秋衣秋裤了,更何况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长期以来,广大农业科学家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为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本版推出特别策划,为您讲述三位农业科学家的故事。
安装器件、线槽桥架和管路,设计电路,敷设电缆……在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上,所有安装器件误差不超过1毫米且保持水平垂直,肖星星做到了尺寸、水平零偏差,获得冠军。2021年,22岁的肖星星获评江西省“赣鄱工匠”称号。
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百年诞辰。曹振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畅谈焦裕禄精神:“解决了风沙、内涝、盐碱,就抓住了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牛鼻子’,为兰考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认为,虽然焦裕禄在兰考任职的时间很短,但是他的工作和精神影响深远。
穿着一条发白的牛仔裤、一双白球鞋,每天在家和学校间低头疾走……在南京大学校园里遇见赵宇心,多数人会觉得他是一名匆匆而过的大学生。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带的第一批博士,不久前迎来了毕业时刻。
初次见到潘彤,是在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2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除了层层摞摞的资料、几个新采的矿石标本,还有一张矿产资源分布图格外显眼:察尔汗钾盐矿、夏日哈木铜镍矿、五龙沟金矿、锡铁山铅锌矿……一个个偏僻地域的矿产发现,串联起这位地质人的职业生涯。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冰面要绝对平整,误差不能超过0.038毫米;每次喷洒蒸馏水,厚度保持约两毫米;手持洒点壶,走完45.72米的冰道,时间刚好40秒……作为一名经世界冰壶联合会认证的一级制冰师,明来生的工作是个被数字围绕的精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