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回望中国载人深潜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遵循严谨的科学发展路线,经过持之以恒的团结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深海装备研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万蕊雪刚30岁出头,就为攻克“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剪接体三维结构解析及工作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未来女科学家计划”;2018年,获《科学》杂志以及多家顶级科研机构联合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前不久,她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过去一年,在科技强国一线,涌现出很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他们用专注和专业突破一道道世界难题,在奋力攻关中,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涵养优良学风。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期,该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超级I模(Super I-mode),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时间2023年1月9日6时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实践二十三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技术验证等领域。
“我从事数学研究五十多年了。在我看来,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通过有系统、有逻辑的方法,找出大自然的真理,与实验科学相辅相成。通过实验科学,我们可以发现真理的走向,但仅靠实验科学,我们无法探索出真理。真理必须要经过逻辑的方法,有次序的证明,才能被发现——这是数学家的工作。”
2022年,《人民周刊》与中国楹联学会联合开展“理想·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楹联书法征集活动,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为主题,组织全国广大楹联、书法艺术家和爱好者,集中创作楹联和书法作品。目前,已从2200多副参选作品中选出235副楹联佳作。本期《人民周刊》予以集中展示,以飨读者。
绕着叶轮原件,仔细观察外观,确认没有缺陷,再将其吊装到机床上,测量尺寸、做记号、找正、选择车刀和程序、根据图纸要求安排工艺流程……早上7时20分,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子车间里,马长好围着一个叶轮原件忙碌着。
2030年中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设等重大工程而展开。作为一名与月同行的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奔月成功两周年之际,怎样诠释探月精神?本刊专访张洪华,听他分享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如何迈得更稳、更远。
2022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以下简称“两路”)迎来全线通车68周年。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党校(西藏自治区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万金鹏,感受“两路”精神的传承赓续。
“如果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那么雷锋精神就是精神谱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浩瀚洪流,那么雷锋精神就是不可或缺、沁人心脾的一朵浪花。”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仲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阐释了他所理解的雷锋精神。
冬日的沈阳,寒气逼人。在沈飞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标准件生产中心的一个操作台上,38岁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首批“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方文墨正在耐心地加工着某型号飞机的部件。
在援藏干部孔繁森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市社科联组织推动聊城大学等单位组建起多个孔繁森精神研究机构,汇聚起弘扬孔繁森精神的家乡力量。王红霞是聊城大学孔繁森精神与西部援建研究中心主要负责人,在11月29日孔繁森殉职纪念日到来之际,她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