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为了研制量子重力仪,并让它从实验室走向行业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教授周敏康和团队用了整整15年时间。其间,他和团队成员沉潜专注、精益求精。这台仪器让我国在冷原子干涉重力测量方面实现弯道超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测绘学概论”,是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历届本科新生的基础课。这门课始自1997年9月,20多年来,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李建成等7位院士先后加入教学团队。院士们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卓越成就,还用渊博知识、开阔眼界、对测绘专业的深刻见解,激发一代代学子对测绘学的热爱,献身祖国测绘事业。
2010年,刚从广西大学毕业的杨宁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从当初的大学生村官到如今的江门村发展“第一责任人”,杨宁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家乡,十二载青春年华一路奋斗,带领家乡人民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人生,有时看似“被动接受”,实则“迎难而上”。从学习物理到报名参军、再到海道测量,杨士莪在一次次国家的“急需”中,迎接了一个个新的挑战。“心里要装着祖国,要把自己的前途永远和国家的需要、人类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搞科研的目的是让祖国更强大。
给牛肝菌科绘制“族谱”、开展科普讲座、探索人工种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多年来专攻牛肝菌分类研究。深耕冷门领域,尽管时常面临困难,但在吴刚看来,科研的价值就在于寻找各种可能,因热爱而充满乐趣。
“誓与大堤共存亡”,白底红字,鲜艳夺目。这是在1998年抗洪斗争中,竖立在武汉龙王庙抗洪生死牌上的誓词,这也是当年抗洪军民共同的誓词。如今,这块生死牌醒目地陈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讲述着艰难时刻,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挺身而出抗击洪水的感人故事。
薄如蝉翼、光似镜面,每一片用精钢雕刻的明信片中,都凝结着北京冬奥的美好记忆……前不久,一套北京冬奥会主题的明信片受到收藏爱好者好评。这是国家邮品中第一次使用钢材,生产这种“蝉翼钢”的是来自首钢京唐公司的金属材料高级工程师莫志英和他的团队。
作为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的首席电焊工、工匠技师,20多年来,王中美坚守一线,开展特大型桥梁焊接技术攻关及电焊作业。焊花飞溅背后,是狭窄的空间、僵立的姿势、电光的灼伤。22万根焊条和16吨焊丝,见证了王中美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学徒成长为玫瑰焊将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