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7月8日,来自广西内外的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龙头企业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共绘AI驱动八桂乡村蝶变智慧蓝图。当日,由广西桂农乡村振兴规划发展研究院联合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广西农业农村产业振兴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
塘口墟社区地处珠三角地区,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相距不远,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却一度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通过建筑设计、文化挖掘、配套服务,塘口墟社区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在省市县三级宣传部门的引领共建下,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由于新鲜果蔬含水率高、呼吸代谢强、易腐烂变质,我国果蔬采后损失率高达20%,年损失超2亿吨,价值逾4000亿元。干燥技术通过降低水分含量,可有效防止霉烂变质、延长保质期,对保障食物安全意义重大。
草牧业是黄河流域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为期3年的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实施,探索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并举之路。近日,记者顺流而下,一路探访青海、甘肃、河南等沿黄省份,看草牧业如何奏响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的乐章。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聚焦广西特色水果产业,全力助推水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06.38亿元,比年初增加27.27亿元。
近年来,以“订单农业”为名设局诈骗农民群众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订单农业”幌子,实施合同诈骗、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农民合法权益。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订单农业”骗局风险的提示》。
嘎拉村因山野桃花而闻名。近年来,嘎拉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近日,嘎拉村全体村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发展变化情况,表达感恩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决心。本报记者采访了4名在嘎拉村奋斗过的干部群众,听他们讲述“桃花村”里的故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2024年,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连丰连稳,粮食产量增至820.1亿斤,粮食亩均产量提高24.2斤;牛羊肉、牛奶、羊绒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盛夏时节,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罗溪镇的创投智慧产业园生姜种植基地内,嫩绿的姜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该基地种植区约300亩,主要采用物联网控制系统进行温室大棚生姜无土栽培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