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春分时节,重庆市梁平区的种粮大户张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穿梭,所到之处,嫩绿的秧苗整齐插入田里。“去年在‘田间学校’学的本事,让我省了不少钱!”他拍了拍沾着泥点的裤腿,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
车间育苗、自动喷灌、智慧种植……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玉林市博白县等地,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已在田间地头“扎根”,融入现代农业生产,而支撑这些技术落地的关键,正是广西各地电力基础设施的完善与革新,加速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迭代升级。
眼下,河南省小麦陆续返青拔节,太康县170多万亩麦田迎来春管关键期。县里备足农资、机械,组织12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乡镇,监测苗情、防治病虫害。“他们就像是麦田的‘营养师’,每天根据苗情做诊断,开‘处方’,保证小麦茁壮成长。”轩卫星说。
黑龙江浩浩荡荡,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千古悠扬……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曾经,村里人以江水为伴、渔猎为生,如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唱响了振兴发展的新渔歌。
当前,我国春耕春播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各地多措并举稳面积、提产能,有力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工厂育秧降本增效,智慧田管精准施策,绿色农资生态护航……记者走进田间地头,从一本本“田间账本”透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动能
一些读者和网友表示,“很多农业场景,让人想起读过的课本”“孩子的教科书里,不少内容讲到了农耕的历史、农业的发展”。看到留言,我们请记者梳理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中小学教材,跟着课本探访春耕一线。春分将至,让我们感受新的耕耘随着春光铺展开来,新的丰收在春日里孕育生长。
九山半水半亩田,郧西县既是山区、老区、脱贫地区,又是南水北调水源地,经济基础薄弱。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郧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着力发展产业布局合理、规模经营适度、产业链条完整、利益联结紧密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点燃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
产业兴则乡村兴,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连线三位嘉宾,共同讨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难点,如何通过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优质粮食,事关种粮农民增收,也呼应着消费升级新需求。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各地推进粮食优质优价,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本期报道通过三则种粮故事,展现产粮大省吉林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上的深入探索。
烟波浩渺的太湖之中,靠近古城苏州有两座岛屿,分别名叫东山、西山。岛上多古村,大多初建于南宋,村内多古宅、古巷、古道、古井、古树……一缕文脉伴随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在已公布的6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中,东西山就有13个村落入选,呈集中连片之势。2022年,东西山所在的苏州市吴中区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接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