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金融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提出,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当前,金融租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金融活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广西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持续深耕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精心守护每一处传统村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安溪县是我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拥有60万亩茶园,茶叶年产量达6.2万吨。虽说现在声名远扬,可产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无序扩张,安溪县茶叶品质一度下降,市场低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一方面从选育良种、建强品牌等入手抓好果品生产,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建设便利水果进口,打造全国知名“果盘子”,让质优价美的水果走俏市场。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促进农村地区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不少风电项目走进乡村,探索村企合作建设模式,为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1月4日,广西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积森教授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现代栽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的基因组密码。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改革举措。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通知》,在调整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改进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强化补充耕地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近期全国蔬菜生产供应充足,价格运行平稳。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300多万亩,同比增加80多万亩,2024年12月中旬蔬菜产量2170万吨。随着北方设施蔬菜产量稳步增加,南方露地蔬菜大量上市,加之冬储蔬菜数量充足,预计全国蔬菜生产继续保持好势头,能够有效保障春节供应。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依托当地丰富的鸟类资源,大力发展观鸟产业。当地将爱鸟护林、保护生态写进村规民约,合理布局观鸟地点,统筹好观鸟活动与生态保护,观鸟、护鸟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促进了生态旅游,蹚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在重庆高新区巴福镇钟鹤村,冷家河水库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丘陵之间。水库周边的连绵丘陵,是钟鹤村村民耕作的土地——这些耕地和水库间高差超百米,在2023年之前,“看得见水却用不上水”,是村民多年的烦心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湖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扎实有力,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农村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浙江谱写乡村人才振兴“协奏曲”,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育“浙农英才”3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4600人、农创客8.1万人、现代化“新农人”27.5万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厚实有力、活力迸发的乡村人才矩阵。
80多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唱响,成为广为传唱的一首红色歌曲。在这首歌曲激励下,北庄村全体党员带领乡亲们齐心奋斗,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电商基地、传承非遗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今天的北庄,处处可见干部群众携手奋斗的火热场景。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储运、加工,全链条多环节节粮减损形成共识,一项项政策措施化为坚定行动。
行走在之江大地,一个个自然景观、人文风貌迥异的乡村,展现着乡村旅游的生机活力。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丽水市龙泉市溪头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小村庄引来“大流量”,浙江乡村旅游为何越来越火、频频“出圈”?
从家族宅院到乡村宗祠,从水乡古镇到岭南园林,广东佛山拥有大量造型独特、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如何让老建筑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佛山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端稳“饭碗”,保数量更要保质量,抓生产也要抓生态。从冬种冬管一线看农业生产之变,生产向绿、产品向优、产业向新,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