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麦收顺利,离不开智能收割机帮忙。“咱这新车,可得劲!”检查链轮、皮带轮的间隙;提起黄油枪,对准轴承,注入润滑油……麦子一收完,赵善芹便抓紧保养收割机。今年3月,合作社投资25万元,购买了这辆崭新的智能收割机,赵善芹开着很顺手,“驾驶室有空调,还带无级变速,搁以前都不敢想。”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大规模小麦机收于5月下旬全面展开,截至6月18日,西南、黄淮海等麦收重点地区收获基本完成,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小麦机收仍在进行,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达96%,“三夏”小麦机收任务基本完成。
走到田埂上,打眼一瞧,绿油油一片,连巴掌大泛黄的区域都没有,郭兴明放下心来——这说明钻心虫不多。否则,这种专啃食禾苗茎秆的螟虫,能蛀倒一大片。捋着禾苗从底部看到茎,又从秆看到叶,钻心虫没发现几只,只在一片叶子上找到了卷叶螟,这让他对早稻丰收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近日高温少雨天气持续,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把抗旱保秋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打磨石岩水库和彭李坑水库等资源优势,科学调度、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抗旱保秋,全面保障秋粮稳产丰收。
在安徽省潜山市,80后驻村书记项龙和00后大学生郭纯搭档探村,以趣味短视频的方式,推介每一个村庄的文化、风光和特产。在视频的帮助下,乡村特产的销路更宽了,文旅更火了,乡亲们也学到了致富门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改进机械,避免粗放作业,做好全链条节粮减损,意义重大,大有可为。新时代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力度,取得积极成效。记者深入一线,记录稻米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再到餐桌的全链条节粮减损实践。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当前,冬小麦机收正由南向北加快推进。截至6月5日,各地冬小麦已收1.9亿亩,收获进度57%。湖北、四川麦收已结束,安徽、河南进度过九成,陕西过四成,河北、山西、江苏、山东等省份即将进入收获高峰。
张卫和张亮是江西省乐安县谷岗乡凹下村人。2013年,张卫决定辞职回乡养羊。在哥哥的带动下,张亮也加入其中。经历过创业的挫折,摔倒了又起来接着干,开拓羊奶市场,开展网上直播,事业越做越大,带动了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近年来,更多像张卫张亮两兄弟一样的年轻人,也陆续开始返乡。养石蛙、种水稻、养牛……新农人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眼下,正值小麦收获期,在滕州市龙阳镇糜庄村麦田里,麦浪翻滚,金穗飘香,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来回穿梭,饱满的麦粒倾泻而下,在收割的同时,小麦秸秆被就地粉碎还田,为后续粮食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记者了解到,之前公司一直想扩产,但建菇房要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压力不小。为促进泗阳县乡村全面振兴,江苏省成立了省委驻泗阳县帮促工作队。去年,帮促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帮村里建起厂房租给崇润菇业,村集体每年能增加十几万元的租金收入,村民还能在家养菇,实现增收。
“菜篮子”连着城乡两头,关系民生。我国1988年启动“菜篮子”工程,2017年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制度。总体上看,各地认真落实市长主体责任,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发展,“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较好保障了市场稳定安全供给,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化作现实,农村“出行难”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业专家在马达加斯加举办各类培训班上百场次,培训学员5000余人,间接向5万多名农民传授农业技术。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前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说,中国杂交水稻帮助马达加斯加人民逐步摆脱了饥饿,也让世界相信饥饿终将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