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为粮食大省、农业大省,河南以“三头三尾”为抓手,推动“中原粮仓”转型成为“国人厨房”。
2013年8月,高荡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高荡村依托布依族历史文化、古朴的建筑风格、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以“景区化打造、集团化运作、共赢化发展”的全域共建共享模式,打造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昔日古村落吃上了“旅游饭”。
在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农行广西分行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通过建立农户贷款的“生态图谱”,积极支持当地覆盖范围广、联农带农作用强的特色产业,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
从钓源村上空俯瞰,一条高约9米的山岭,呈东西走向的“S”形,把村庄一分为二,庄山和渭溪两个自然村就“卧”在两个弯环处。岭上密植2.6万多棵香樟树,形成一个高出村落20米的天然屏障,守护着钓源村。
春节消费市场是观察农村消费动向的窗口。智能电器“飞”进农家小院,美味佳肴摆上农家餐桌,线上购物成了潮流……千家万户的“购物车”升腾乡村消费的“热乎气”,彰显乡村市场的新活力。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去冬今春以来,广西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力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将冬春抗旱和春耕备耕作为当前粮油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备耕等工作,筑牢粮食生产安全防线。
小麦有上万年的驯化历史。前不久,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麦品种分化的关键区域,并揭开了小麦演化的奥秘,相关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学勇团队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完成。
我在古村上老年大学!”——这是西河阳村附近的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开办以来,这所坐落于古村的老年大学已吸引800余名老年人报名学习,这些老年人多数为本村及周边村村民,还有附近乡镇居民。近日,记者跟随老人们走进西河阳村,体验了三堂富有特色的课。
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实干者的姿态永远向前。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驻村干部们有啥新计划,准备开展哪些新工作?新春伊始,我们的记者走访4位驻村第一书记,看看他们在忙些啥,听他们唠唠新年打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北菜南运、南果北送,正是各地各部门破门槛、除壁垒、促衔接、畅流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的生动写照。
从广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广西香米”每年销往粤港澳等地超过100万吨,“广西香米”区域公共品牌每年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全面助推广西粮食产业实现高效发展。
更新乡村地名9368条,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3515块,安装楼门(户)牌194801块,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9341条……自2023年9月“乡村著名行动”在湖南省拉开帷幕以来,一个个崭新地名进入人们视野,定位地理坐标,解锁尘封记忆,勾连文脉,唤醒乡愁。
冬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岜陇屯一块甘蔗地里,“轰隆隆隆……”一辆甘蔗收割机来回穿梭,砍收、剥叶、切段、装车,一气呵成。很快,满满的一车甘蔗便驶离蔗地,向糖厂奔去。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发挥人熟、地熟、政策熟的优势,邻长们在串门、拉家常中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村情民意,调解邻里矛盾,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