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塘口墟社区地处珠三角地区,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相距不远,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却一度因人口外流仅剩9户人家。通过建筑设计、文化挖掘、配套服务,塘口墟社区吸引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在省市县三级宣传部门的引领共建下,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由于新鲜果蔬含水率高、呼吸代谢强、易腐烂变质,我国果蔬采后损失率高达20%,年损失超2亿吨,价值逾4000亿元。干燥技术通过降低水分含量,可有效防止霉烂变质、延长保质期,对保障食物安全意义重大。
草牧业是黄河流域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为期3年的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由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实施,探索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并举之路。近日,记者顺流而下,一路探访青海、甘肃、河南等沿黄省份,看草牧业如何奏响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的乐章。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聚焦广西特色水果产业,全力助推水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06.38亿元,比年初增加27.27亿元。
近年来,以“订单农业”为名设局诈骗农民群众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订单农业”幌子,实施合同诈骗、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农民合法权益。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订单农业”骗局风险的提示》。
嘎拉村因山野桃花而闻名。近年来,嘎拉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近日,嘎拉村全体村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发展变化情况,表达感恩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决心。本报记者采访了4名在嘎拉村奋斗过的干部群众,听他们讲述“桃花村”里的故事。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水平。2024年,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连丰连稳,粮食产量增至820.1亿斤,粮食亩均产量提高24.2斤;牛羊肉、牛奶、羊绒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盛夏时节,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罗溪镇的创投智慧产业园生姜种植基地内,嫩绿的姜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该基地种植区约300亩,主要采用物联网控制系统进行温室大棚生姜无土栽培种植。
从覆盖全国的“田长制”责任网,到“亩均论英雄”的节地新模式,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持续下降,耕地红线牢牢守住,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西藏对于鸡蛋的需求量不小。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群众吃的鸡蛋要从甘肃、四川等地调运,本地自给率不足15%。为啥?高海拔大规模养殖蛋鸡不容易,此前有记录的世界蛋鸡规模化养殖地,海拔都没有超过3000米。
开动铲车,冯军垒把堆成小丘的麦子铲到专门挖好的塔槽里。“轰轰——”吸粮机一阵作响,小麦很快被吸到提升机内。不一会儿,提升机缓缓升起,又将小麦送进了近20米高的烘干塔。“这个大家伙,以前觉得贵,不划算。现在用上了,才发现真好使。”抹了把额头沁出的汗珠,冯军垒对着烘干塔比了大拇指,“它‘吃’得多,还不嫌累,粮食减损效果也很明显。”
河北沧州,堤顶路沿大运河向前延伸,沿途游憩设施齐全完备;浙江杭州,漕雅线将山水、景区、乡村串珠成链,交旅融合引客来;湖南衡阳,全线改造后的渔罗路焕然一新,成为产业振兴的新纽带……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4年“十大最美农村路”。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勾勒出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映照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这是智慧农场,眼前这3台都是无人驾驶收割机。”负责这片农场夏收的句容春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洪宇带记者上前参观,只见驾驶室里没有农机手,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屏幕。在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1350亩麦田被划分成24个田块,每个田块有明确的边界,收割机可以沿着既定路线完成收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