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家风建设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领导干部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家风,怎么建设家风呢?结合古今中外的家风家教做法经验,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建设良好家风,重点应该在“劝学、向善、严管、尚俭、尽孝、律己”十二个字上言传身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借用这一思想于当下的家风建设,可以断言,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是家风建设的“根”和“魂”。
家训家规是一个家族中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晚辈的训示或者规约,包含丰富的道德文化,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德性和智慧。培育乡风文明,必须传承发展家训家规的修身之道,注重家庭和睦的价值追求,睦邻友好、守望互助的仁爱要求。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春节是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光,父母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提醒孩子注意礼貌,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真正含义。同时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让孩子懂得礼节,尊重长辈,懂得老规矩亦是好家风,更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财富。
结合“家和万事兴”的古训,再到“家和福自生”的期盼,可以看出,一个“和”字,无论是对个人的进步、单位的兴旺,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正向引导作用。但这种“和”也并非自然产生,当以家人“美”为基础、家风“正”为前提、家规“治”为关键,要靠约束、管教、熏陶的多管齐下而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传递的简朴家风。好家风,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和作风,一体两面,互为表里,家风正可以促进作风正。广大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以好家风来涵养好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在家风建设上,离退休老干部具有独特优势与借鉴价值,是教育培养后代的重要资源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群体。
新春佳节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也是腐败易发多发的时间节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助普天同庆的节日,以红包、礼金、约饭、上门拜年等形式拉拢领导干部家庭成员,腐蚀领导干部,应引起警惕。
华夏民族,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家训。重视家庭教育,是古代教育的重要传统。先贤孔子教育弟子们语言要美,不能骂人。曾子教育孩子对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能粗野撒泼。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找一个读书的环境,搬迁了三次家。许多前贤先祖为教育子孙、撰写了“家训”。至今,启迪后世,感人甚深。
周总理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也是治家的榜样,他对家人、亲戚、晚辈倍加关爱,但是绝不娇宠溺爱,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