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说起家规家训,想到万石君的家风。 《史记》记载:汉景帝末年,一生谨慎的万石君致仕家居,少子内史石庆醉酒归来,坐车子进了里门。他知道后,为此不吃饭。石庆肉袒请罪,他不理睬,直到全族人都来谢罪,他把石庆痛斥一顿才罢休。从此,石庆和子弟们入里门都步行回家。
在《刘伯承之子忆父亲》一文中,有一段话:在刘蒙的印象中,父亲对孩子要求很严,单位发办公信纸,他从不拿来做私人用,抽屉里公私分明,一摞是办公信纸,一摞是私人信纸,给子女写信一定要用自己买的信纸写信。这一幕,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刘少奇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十分注重党员干部的作风修养,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党内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在生活上,刘少奇更是严于律己,家风严明,为全党树立了典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深挖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文化品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献力。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懋(mào)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他曾题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在晚年时他又对子孙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并以之为准则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孙。
在东庞矿还有更多的家庭,他们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没有震撼人心的动人场面,有的仅仅是日常陪伴中体现的孝敬父母之情、夫妻恩爱之情、亲子和谐之情,但是他们与家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爱护,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新时代的和谐家风。
出生于湖南嘉禾县农村的曾牛仔,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十多岁开始当长工养家,23岁时进入嘉禾县袁家煤矿从事井下采掘工作。他没想到这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更不曾想过的是,这份事业让他和他的三个后辈都成了劳模,成为人人称赞的“劳模世家”。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作风、风气、风格与传统,是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性格特征和文化氛围。作为父辈提倡并身体力行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约束力,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首先要有智慧。这是一件有难度的事,因为改变家长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素养并非易事,而且中国家庭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要有智慧。同时要有善心,我们做的是造福儿童、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国家发展的善事,所以要有一种良善之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家庭教育的阐述,深刻地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方向。
11月18日下午,胡耀邦家风与廉政思想研讨会在湖南浏阳举行。来自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武汉大学、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胡耀邦同志的家风和廉政思想。
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着今年的“家风指数”评比结果如何、各网格纷纷召开“家风指数”会议、村评议团对各网格评定的农户“家风指数”予以审核……今年6月底以来,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家风指数”考评紧锣密鼓地进行, 全镇十佳好家风农户、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共40个家庭和个人陆续评出。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为此,北京顺义以家校政社共育思路作统帅,走出一条融联互通共享各种资源的家庭教育新路子。
优秀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可以把优秀家风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不断丰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
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家风家训传承历代盛行。将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弘扬与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是该县“精神扶贫”的一大亮点。绩溪《章氏家训》《胡氏家训》《汪氏家训》中,都有“传家两字耕与读,兴家两字勤与俭”等精辟论述,世代相传。
近年来,义乌借助“家风”为载体,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开展一系列家风家训传承活动。在丰富多彩活动的浸润中,市民纷纷“晒”出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从家风家训的传统美德中汲取培育道德的养分,让每个家庭的文明家风汇聚,形成社会好民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