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杨善洲作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其崇高精神不仅体现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等方面,也同样体现在他立业、治家、处世的优良家风上。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弘扬杨善洲精神,学习杨善洲家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959年8月,毛泽东视察浙江金华时曾对当时的永康县委书记说:“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不是神,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近代海外闽籍华侨群体中,黄乃裳可谓一代传奇式的人物。他一生多姿多彩,集革命家、社会改良者、新闻报界人士、教育家、传教士、传统士绅等诸多身份于一体,于近代中国和南洋遗泽深远。
王阳明的一生,是一代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是践行儒道、为国尽忠的一生。无论是贬谪蛮荒之地还是戎马倥偬之中,他总是以国事为重,以尽忠为先,以尽孝为念,并且谆谆教育弟子要立志勤学,以圣贤自期,以修身养心、致良知为人生根本,而不以读书做官谋取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
张闻天曾相当长时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他对任人唯亲及裙带风等深恶痛绝,不止一次地告诫子女:“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你们千万不要卷入到这股歪风中来。”
饭菜掉桌上,捡起便吃;自己买信封、邮票回复群众来信;从不就子女成长打招呼……这就是开国上将钟期光。母亲节前夕,将军之子钟德浙告诉记者:“我的父亲、母亲一贯艰苦朴素,公私严格分开,从不以权谋私。”
20世纪50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的贫农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广为流传,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人们把这位善良、勤劳、质朴的维吾尔族老汉亲切地称为“库尔班大叔”。
说到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就不由得想起《人民的忠实勤务员——习仲勋》这篇文章。习仲勋的爱国心、报国志、赤子情都与人民群众的休养生息、愁苦安乐息息相关,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清晰折射出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和良好家风的传承。
古人在读书、工作、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治家心得和体会。对这些治家心得、体会进行分析和提炼,进而上升到价值判断、精神引领层面,则形成了富有丰厚内容的治家观。治家观在传承家风、延续美德、矫正缺失、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法制奠基人、“延安五老”之一、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谢觉哉的《家书》,收集了从1919年到1963年期间谢觉哉写给家人、家乡基层干部以及友人的115封书信。研读《家书》,逐字逐句感悟谢觉哉工作和生活的珍贵记忆,其人生智慧、优秀气质与思想风范,跃然纸上、扑面而来,令人敬仰,给人教益。
周恩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他没有亲生孩子,但周家是一个大家庭,像普通家庭一样,也有生老病死、就业上学等问题。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家风,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时时在考虑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他不但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亲友长辈,以减轻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还主动担负起教育引导周家年轻一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