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留给后世的“横渠四句”。横渠书院是张载的讲学之地,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一直在此兴馆设教。张载仙逝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
喜欢读清人的日记,也喜欢读清人的家书。清人日记喜欢翁同龢和恽毓鼎的日记,至于家书,我最喜欢的,就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家书了。特别是左宗棠,置身军旅,驰驱戎马,还不忘远方课子,家书不断,难能可贵矣。
董必武从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开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建立了卓越功勋,被人们尊称为“董老”。但这位忠厚长者,从来不摆“老资格”,而是以“配角”“跑龙套的”自居,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他还特别重视对亲属子女的教育,勉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绝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行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式微,家族地位凸显,涌现出许多簪缨世家,影响历史发展。琅琊王氏是其佼佼者。琅琊王氏自汉代步入历史舞台,历经两晋的兴盛,流风余韵延续至隋唐之世,数百年冠冕不绝,固然与外在之社会政治、经济财力有关,但像他们一样能保持门户不衰的并不多见,这与其良好家风有莫大关系。
《颜氏家训》中的谆谆教诲,在颜之推的五世孙颜真卿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颜真卿(709年—785年),为官近五十载,历任县尉、监察御史、平原太守、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敢于担当。
家训是一种于亲情中培育规范、生养中予以教化的教育手段,一种于国家正式组织之外的道德教育。家训的内容是关乎人在这个社会“能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起始伦理,家训的目的是使家庭中的成员能够“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成为于己、于人、于家、于国的楷模之人,最终推动民族和国家不断前进。
提起司马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传世巨著《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事实上,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留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训俭示康》和《温公家范》就是他留给后世的“家教”典范。
“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热爱国家、热爱航天事业的赤子之心。”梁旋说,父亲梁思礼去世前一天还牵挂着我国首个“航天日”活动,“想着要出一分力”,“父亲生前说,祖父梁启超遗传给他的基因,就是‘爱国’两个字。”
7月20日,家住台州路桥横街镇新兴路的罗仙明起了个大早,将写有“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的家风家训牌匾挂到家门口。挂好后,罗仙明将牌匾擦试干净,喃喃自语道:“以后这就是家里的座右铭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重庆代表团会议时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毛泽东的家风,体现在他与父母、与妻子、与子女等各种关系上,体现他在处理公与私、家与国、严与爱、亲与疏等各种问题上,体现在他的谈话、书信、题词、诗词等各种材料上,内容博大精深。全面了解毛泽东的家风,有助于深入理解毛泽东的人生风景和心路历程。
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有这么一位革命先烈,上世纪20年代参加革命,经历过安源工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全国解放后,身居要职的他因病撒手人寰,弥留之际没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却让1938年费尽千辛万苦从萍乡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结发之妻杨竞成回乡当农民……
这是杨开慧1929年3月写给堂弟杨开明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为革命牺牲生命的坦然自若,同时谈了对亲人的牵挂,请亲人在自己遭遇不测时照顾孩子。原信中有错字,整理时,改正的字用括号标明。信中仁、秀,指杨开仁、杨开秀,杨开慧的堂妹;小孩们,指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叔父,指毛泽民,毛泽东的弟弟,即毛岸英的叔父。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凯丰于1952年至1954年之间写给二女儿何淑英和二女婿丁大发的4封家书。原信中有漏字,整理时,补齐的字用括号标明。这几封信虽然简短,但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父亲满满的对儿女后辈的关切与勉励,读来令人感动。
“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廉洁政风和清湛家风犹如车之两轮,相得益彰。政风弊绝家风正,家风浩然政风清。
这是1949年4月19日陶迅同志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1949年4月22日,24岁的新华社战地记者陶迅在渡江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封绝笔家书如今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展柜中。
陈毅一生的成就,除了他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恪守陈氏祖训家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四维”和“为忠为民”修身立德的结果。他承继祖训家规,还将这些好的祖训家规传递给他的晚辈,让陈氏祖训家规代代传下去,形成了独具陈氏家族的家风文化。
范仲淹先忧后乐、为国为民的一生,被视为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楷模,同时他也治家甚严,教子有方,先后编写《戒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义庄规矩》等家训、族规,以训诫范氏子弟和族人,经其子范纯仁等不断整理、完善和实践,范氏家族人才辈出,以清廉奋进的家风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