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三年多来天竺书院将说唱弹拉、琴棋书画、剪折编扎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纳入书院课程,成立了太奶奶舞蹈队、小蓓蕾舞蹈队等25支文体队伍,让天竺书院成为居民温馨充实的精神家园。
传统中国以家庭关系比拟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把家中的伦理推广至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之中。这是一个同心圆结构,家庭伦理正是中心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把家庭成员之间的认同和信任,扩展至家庭范围之外而达到广大社会,形成休戚与共的整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有些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领导人大多非常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
家,不仅是一种情感牵挂,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家风犹如家庭成员的精神纽带,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流风余韵,代代不绝,成为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体。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家教则是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便是为了树立良好家风。好的家训家风,承载祖辈对后裔的希望。在这样的家训家风策鞭下,家庭成员更易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勤勉敬业、爱国爱民,真诚友善、奉公守法,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扬州人文丰富多彩,这里流传着许多清官廉吏的千古佳话。譬如宋代苏东坡曾任扬州太守,体恤民艰,罢开万花会;再如清代张伯行止饮江南一杯水,廉洁奉公,民爱之如父母;又如郑板桥爱民如父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扬州还有许多清官故居及其遗踪……”
中国家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孝”,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孝”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孝经》称,孝乃“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自人民日报社小北门至西大门,有两列高高耸立的大树。在树荫之下,有一条并不算长的林荫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条路见证了一个革命家庭三代人与人民日报社几十年的风雨同舟,是一条载满故事与回忆的不平凡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家风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无形力量。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朗、国风清。安徽等地在推进家风建设中积极探索措施办法,把好家风立起来、亮出来、传开来,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精神十足,还想去更多地方,做更多事情。”1950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双柳街西向湾的童汉芳,总是笑说从没感觉自己已是近70岁的人了。每到周末,他都要乘公交车回老家探望父母亲,看看那个临近长江、鱼米之乡的小乡村。
母亲的晚年,几乎是在这个明亮的阳台上度过的。我至今出门回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望一眼窗台,虽然再也见不到慈母的身影,脑海里却会响起老人家的心声,白天走在阳光中,大脑清醒,步履稳健;夜晚沐浴窗口月光,睡得香甜。
张英一生以“敬慎”处世,将“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奉为座右铭。他以自己官宦仕途、为人处世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撰著《聪训斋语》,教训子孙如何持家、读书、立身、做人、为官。
家风是家庭的风气和氛围,也是每个家庭和谐共处、安身立命的灵魂。如果一个家庭洋溢着正大之气、和融之气和亲密之气,那就人人心中充满着幸福的正能量。新家风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正确处理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关系、姻亲关系和人我关系,即正为大,爱为上,和为贵,亲为心。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第一”的高度对家庭教育做了深刻论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新时代家庭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11月30日,湖州南浔区启动了“我最喜爱的家训”评选活动,收集了一条条充满正能量的家风家训:“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越努力,越幸运;越担当,越成长;越感恩,越有福报!”……
目前福州市已打造了一大批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其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当数由福建省市妇联、福州市委文明办、福州市纪委等部门联合打造的福州市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该基地培训了一批专业和志愿讲解员,利用多种形式向海内外游客介绍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传播良好文明家风,树立家庭美德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由家及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家庭永远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最富成效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