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无限风光皆入画,层林尽染秋意浓。墨绿色、金珀色、鲜红色……斑斓的彩色肆意铺卷在大地。这里是右玉,是镶嵌在祖国壮美山河中的一抹浓浓诗意,是国土绿化绘就美丽中国的动人画卷,是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近日全文发布。《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防沙治沙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有助于全面、科学、系统、持续开展荒漠化治理,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近日,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为期3年的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这是继密云水库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之后,两省份签订的又一以水源保护为目标的补偿协议。
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15时23分,《湿地公约》常委会第六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8年至2022年,沿黄19县(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53.8%提高到56%。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省森林、草原、湿地和石漠化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开展2023年全省森林、草原、湿地和石漠化调查监测。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加大防风固沙、减少黄河输沙量为主攻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我国将积极探索通过基因编辑、基因重组等高科技手段,培育适应荒漠化生态修复治理的菌草品种,真正发挥菌草耐高温、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等优势,降低年年种植的成本和对土壤沙化造成的潜在风险。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75.8亿立方米,较2021年提高37.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已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