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8月12日,世界大象日,让人们又想起了那段云南大象的北上南归之旅,长达1000余公里的旅程牵动全球目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领域的“中国式浪漫”向来不缺乏自然万物的生机繁盛、相依相存。
10年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着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多元化产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休养生息护林海,植绿、兴绿的努力,印刻在葱茏树木的年轮上,展现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里,更跃动在职工们蒸蒸日上的生活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动物园8月8日为旅美大熊猫“云川”和“鑫宝”在新家“熊猫岭”的首秀举行开馆典礼。数以千计的美国民众前来一睹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共庆加州南部名城圣迭戈与大熊猫再续情缘。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5%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规划任务的80%以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0%,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一石灰岩溶洞内发现大熊猫化石,头骨化石完整度在90%以上,其他骨骼化石完整度达70%。这是陕西首次发现保存完整度较高的大熊猫化石,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寒来暑往,中国科学院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扎根雪域高原不懈探索,开展若尔盖湿地生态修复、推动沙化土地治理、监测高寒草原生态状况,在揭示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中坚持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让造化神奇的地质遗迹焕发新活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中国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成果,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体现。中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从成都平原的绿意盎然,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壮美,川青铁路如同流动的诗行,穿越层峦叠嶂,蜿蜒而上,连通川、青两地。它不仅是一条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线,还是一条生态之路,在选线、建设和运营中最大限度保护沿途生态环境。行驶在这条绿色生态的高原“天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发生。
高原植物通过习性和形态等特征的长期演化,才能适应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但高原植物有效生长的时间短、生长缓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修复难度非常大。因此,保护高原稀疏的植被,呵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就是保护好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