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的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珍稀植物崖柏的主要分布区域。在这里,有一群崖柏的“守护者”——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不久前,科研团队选送的1000株崖柏幼苗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完成适应性栽培,将助力珍稀濒危植物实现迁地保护。
日前,中国中车发布7款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并发布了全球首份纯电新能源机车碳足迹报告。系列化新能源机车的研制,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以下简称“审定与核查”)机构名单,共包括5家机构,涉及能源产业(可再生 不可再生资源)、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等领域,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环境部将出台《加快推动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2024—2027)》《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等4项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相关文件。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与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追踪可持续发展目标7:能源进展报告》称,由于全球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新增电力连接速度,全球能源使用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能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呼吁国际社会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技术的投资,重点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碳中和目标。
缙云县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之美誉,是浙江典型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 78.36%。近年来,缙云县深入挖掘林业资源,以丰富竹林资源为切入点,推动竹林经济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贵州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依托当地气候凉爽、能源丰富、地质条件稳定等生态优势,将主要山体、水系作为总体规划优先管控要素,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降耗,探索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年欧洲智慧能源展近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0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展商近1000家,这是中国首次成为该展会参展规模最大国家。中国企业向全球客户展示了其在光伏和储能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参加展会的中外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价值链整合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作出了贡献。
日前,安徽省马鞍山市与江苏省南京市联合开展毗邻区域森林防火网格化规划工作,携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地区生态绿色屏障“3.0”版正式启动。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在我们的土地上,植树造林添绿国土,水土保持再立新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土地保护工作中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子越走越宽。如今,我们的土地上产出着更多“中国粮”,也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中,写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5月10日,应用于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碳中和的5000吨包头林草数字碳票正式完成捐赠和注销流程,这是内蒙古地方碳汇产品首次成功应用于全国性大型活动碳中和,标志着林草数字碳票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近年来,柞水县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推行林长制,并携手中国电信、视联动力等公司,整合了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老林、北沟两个保护站以及公安、水利等部门的数据资源,成功建立了“人盯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