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一件短袖的生产过程,有哪些绿色“门道”?从回收、利用到纺织、制衣,来自浙江的“蓝色循环”探索,让环保服装得到消费者青睐,还建立起“从海洋到货架”全流程,让绿色消费触手可及、绿色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矿物颜料制作,工艺复杂,耗时也长,却能“经久不变、色泽清纯、多裱不脱”。背后,蕴藏的是日复一日的匠心。取自山石的矿物颜料,可以绘出山水之秀,更彰显了自然与人文意蕴。
海洋与森林、湿地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地球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关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与未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合作、促进蓝色经济繁荣发展……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一道,同筑海洋生态文明之基,同走海洋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近日,由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广西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的广西地方标准《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技术规范》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将于2024年8月1日起实施。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是激励海洋生态保护者保护生态环境,构建海洋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江苏沿海地区科学实施生态补偿考核制度,同时探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方海洋生态补偿创新实践,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塔吉克斯坦托喀依林、越南下龙湾—吉婆群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安德列发那干旱森林,于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这三处世界自然遗产,了解当地在保护中发掘自然遗产价值方面的积极探索。
浙江省杭州市古树名木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近年来,当地通过量身定制“一树一档”、开发智慧园林平台、编制技术导则等举措,对古树名木实施整体性科学保护,让保护提质升级,令古树长青。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的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三暑”反映的是暑热变化趋势。前者蕴含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后者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前不久联合发布的《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进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碳普惠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碳普惠相关文件,为平台建设和实践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个人碳账户”推动公众低碳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7月19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联合召开广西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动员会,一体化动员部署全区森林草原湿地普查和荒漠化调查监测工作。
泾水生泾县,泾河生泾阳。绵延自大江大河的两条河流不仅孕育出同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古城,也见证着河流沿线从严重受损到岸线复绿、从化工围河到绿色转型、从“无人管”到“找河长”的深刻变化。清江迢迢,绿水何来?可以说,流淌于中华大地一东一西的两条河流所经历的生态之变,正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