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滥伐林木典型案例,表明依法惩处滥伐林木违法犯罪行为的鲜明态度,努力为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提供法治保障。
一棵古树,系着村里人的乡愁。它像是后盐村的守护者,笑看儿童嬉戏打闹,倾听成长中的烦恼,又目送一代代人老去。每年10月到12月,树上蝶形花结成豆角,里面是色泽鲜艳的红豆。红豆又被称作“相思豆”,红豆落下,村民便收集起来制成饰品,若是因求学、工作远行,也会随身带上一份“相思”。
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发布会在西藏拉萨召开。会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发布了以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对策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标志性进展,会上还启动了“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
重庆市万州区黄柏乡,地处巴阳峡南岸,有绵延数十里的长江岸线和千亩水域江湾。放眼远眺,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近处细观,稻花鱼在稻田里穿梭,灵芝在山林间撑开朵朵“小伞”,滨江长廊建成,秀丽风光初展……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近年来,山西大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计划3年实施285个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力争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努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近日发布《2024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该报告以“促进林业部门创新,迈向可持续未来”为主题,介绍了世界森林的最新状况,包括气候变化给全球森林带来的挑战和威胁等。报告呼吁,各国林业部门加大技术创新、社会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促进森林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近日,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官员研修班举办,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格林纳达、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乌干达、泰国和伊朗等9个国家的35名相关领域官员参加。研修班学员前往安徽黄山进行现场研学,实地了解当地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具体实践。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10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持续深化水质保护,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工作。日前,记者走进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听4名环保志愿者讲述他们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的故事。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本版推出特别报道,以不同的时间维度记录神州大地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见证生态理念践行者的共同奋斗。
记者从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内蒙古全区林草湿荒普查试点总结暨普查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内蒙古启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将全面摸清资源底数,助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航空枢纽,还是一座绿色机场,在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融入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自然采光,收集回用雨水,使用新能源车……一处处生态环保细节,丰富着这座大型空港的绿色探索。
8月12日,世界大象日,让人们又想起了那段云南大象的北上南归之旅,长达1000余公里的旅程牵动全球目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领域的“中国式浪漫”向来不缺乏自然万物的生机繁盛、相依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