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淮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累计建成1800余条(个)幸福河湖,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重要湖泊退圩还湖累计超260平方公里,17条(个)流域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达标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12万余个侵占破坏河湖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9.84%,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随着花园城市建设融入城市治理的全过程,北京市城市景观优化升级、生态空间活力迸发、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为了守护好赛里木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推行禁牧休养,修复草原植被,治理入湖溪流。在多年保护治理下,赛里木湖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助力当地发展多元业态,带动群众增收。
走进八桂大地,扑面而来的是绿色发展的蓬勃活力。新能源作为第一大电源装机超5000万千瓦、“碳电寻源”系统一键查询“数字碳账单”、绿电交易半年突破百亿千瓦时……广西正以电力绿色转型为旋律,奏响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绿色乐章。
一条马颊河,流经山东德州市陵城区薛庄村。近年来,当地开展清淤整治,马颊河重现水清岸绿景象。薛庄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更带动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8月15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西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工程现场举行。活动上,全国首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与首笔WOD模式融资贷款同日落地。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一个个关于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故事,印证着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不断拓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看各地各部门在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中,于绿水青山间绘就的幸福瞬间。
从生态财富到经济动能,“点绿成金”的实践路径越走越宽广。当接力棒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一幅崭新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关注在绿水青山间播撒智慧与汗水的年轻人,看他们如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近日,宁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30年,宁夏将建成47条(个)幸福河湖,包括河流38条、湖泊9个。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等。近年来,新疆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修建沙漠缓冲带等修复措施,湿地保护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