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特色植物保育及利用创新团队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一棵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滇桐。该树胸径达1.5米,树龄估计达上百年。此次发现不仅拓展了滇桐的已知分布范围,且刷新了滇桐最大胸径的纪录。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新疆“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在去年锁边“合龙”基础上新增植绿扩边面积479万亩,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增加110米至7500米。
岩溶地貌、山区腹地,水土流失、土地贫瘠……贵州毕节黔西市石漠化面积一度占当地面积的1 3以上。在素朴镇古胜村,当地群众花了近20年时间,护青山、种果树,在石头缝里种下片片绿荫,也为山区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的发展新路。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保护鸟类,必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时还要增强保护意识,不断壮大爱鸟、护鸟者的队伍,形成严密的鸟类守护网。最近,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摄影爱好者,听他们讲述用镜头拍鸟、护鸟的生动故事,也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共同守护可爱的“天空精灵”。
近日,随着最后一片草方格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铺设完成,一条长达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锁边林草带实现全线闭合,标志着位于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工作完成。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口区的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为了保护野生鸟类安全顺利过境,保护区协同多部门开展护鸟行动,搭建数字化平台,利用高科技实现智慧管理,近年来监测到的野生鸟类数量持续增加。
这些年,我亲眼看着沿河的排污口被一个个封堵上,污染企业关停;养殖场大规模拆除和搬迁,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清淤船在河道里日夜工作,挖走积年的泥沙;两岸种上了各种护坡植物……绿色一点点恢复,儿时记忆里那“清又清”的河水,真的回来了!
去年夏天,永定河综合治理工程推进过程中,挖掘机逐渐向崖沙燕的巢穴逼近。北京市水务、园林等部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停止施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表召开现场会,在崖沙燕繁殖区域布设围栏和提示牌,及时调整工程,待崖沙燕带着幼鸟飞离后再恢复周边施工。经过多方调研与努力,这片北京最大的崖沙燕繁育地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云南省丽江市海拔高差超过4500米,多样的地形孕育了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近年来,丽江市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把发展特色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的发展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助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每天都在西苕溪边发生。听说,未来西苕溪沿岸还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我相信西苕溪的美会深深打动更多游客的心。我希望能有更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西苕溪边走走看看、到村里干事创业。
6月9日至13日,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召开。会上,当聚光灯照向“蓝色伙伴关系”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优秀案例榜单时,一个来自中国南部沿海的名字让世界惊艳。广西钦州市犀丽湾,以唯一海岸线修复案例的身份跻身14个全球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优秀案例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