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一条马颊河,流经山东德州市陵城区薛庄村。近年来,当地开展清淤整治,马颊河重现水清岸绿景象。薛庄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更带动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8月15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广西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工程现场举行。活动上,全国首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与首笔WOD模式融资贷款同日落地。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一个个关于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故事,印证着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不断拓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跟着记者的镜头,看各地各部门在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中,于绿水青山间绘就的幸福瞬间。
从生态财富到经济动能,“点绿成金”的实践路径越走越宽广。当接力棒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一幅崭新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徐徐展开。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关注在绿水青山间播撒智慧与汗水的年轻人,看他们如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近日,宁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30年,宁夏将建成47条(个)幸福河湖,包括河流38条、湖泊9个。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等。近年来,新疆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修建沙漠缓冲带等修复措施,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延安吴起县,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目前,林草覆盖率达72.9%。近年来,依托不断增厚的绿色家底,当地发展果蔬设施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等,老百姓端起金饭碗,吃上生态饭。
记者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2018年至2024年,天津市深层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累计回升11.8米,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由1.5亿立方米减至0.42亿立方米,平原区平均地面沉降量由20毫米减至1毫米。
清晨的西藏拉萨,阳光铺洒在拉鲁湿地如镜的水面上。巡护员强巴一边仔细擦拭着观景栈道的扶手,一边注视着掠过芦苇丛的斑头雁和在水面嬉戏的棕头鸥。“水清、草绿、鸟儿多,空气也十分清新。”强巴说。
初秋的阳光洒在福建永安市吉峰村,一片占地近30亩的私营沙场显得格外宁静。然而,最近这片宁静的土地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数十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喉蜂虎。它们在靠山一侧的沙场沙坡筑巢安家,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
近年来,江西婺源不断加强蓝冠噪鹛保护,其野生种群数量从2000年的5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600多只。凭借蓝冠噪鹛这张独特的“生态名片”,当地观鸟、民宿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西自然博物馆等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对发现于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楠木山村的恐龙足迹进行联合研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地球史和生物多样性》(Earth History and Biodiversity)。
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4年)》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要继续加强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加大拯救行动措施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