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青海湖水体面积增大,是当地开展生态修复、持续管护水生态的体现。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也让青海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得到协同推进。
深入开展“两新”工作,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是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开启资源“第二矿山”。
冬日的清晨,“南水”从丹江口水库进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渠,一路向北,大约半月后,奔流千里抵京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北京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制订用水规划,珍惜和用好每一滴“南水”。
沙地上的植物挂住了风吹来的雪花,在根部聚集起一小撮一小撮的积雪。“你看,没有植被的沙地不存雪,有草才能留住雪。”毕力贡达来小心地拨开草根的雪,下面的沙土微湿,“别小看雪带来的这一点点水,积攒下来,来年春天就能让草返青。”他黝黑的面庞上露出笑容。
自媒体从业者康胜,从小在湖南株洲湘河社区长大。在他的镜头里,清水塘城市公园宛如一道绿飘带,横跨湘江干流和霞湾港水系;家附近的清水塘老工业区更是“出片”,吸引着市民与游客前来打卡。
2024年,我国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国土绿化面积再创新高,“双碳”目标推进成效显著,黄河治理再上台阶,资源循环书写新篇,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出台一周年之际,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展现2024年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成绩、新亮点,记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北京百花山站(森林)、内蒙古科尔沁站(草地)、湖北三峡库区站(湿地)等116个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
曾经,由于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北戴河岸滩全面侵蚀后退。2008年起,秦皇岛市率先在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开展岸滩修复。通过持续努力,北戴河水清滩净。秦皇岛市将岸滩修复工作从北戴河段向全域延伸,已累计修复岸线超40公里。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肩负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河南淅川县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群众生活污水,促进丹江口库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保护与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态富民。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是个百年产煤区,过去由于过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对采煤塌陷区实施生态改造,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如今,贾汪区揭过了“黑白照”这一页,面向未来描绘着一幅幅“彩色画”。
设想、勘测、论证、决策……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30年来,从第一铲土石汇入江流、第一仓混凝土起于大地、第一台机组发出绿电……在全国人民特别是百万移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建设者运行者不懈努力,三峡工程建设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得黄河灌溉之利,宁夏银川湿地资源丰富。曾经,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扩张,一些河湖湿地遭到破坏。近年来,银川开展河湖连通建设、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精细化管理湿地资源,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塞上湖城”更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