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组织开展2025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重点聚焦城市国土空间治理中公共服务、生活宜居、交通便捷、安全韧性等情况,助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太浦河,连接太湖与黄浦江,流经江浙沪三地,曾是跨界水体治理的难点。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两省一市在太浦河上下游建立跨区域协同治水“联合河长制”,深化协同机制,太浦河的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
云南近日发布的《2024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4年云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1%,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高原湖泊水质趋稳向好,生物多样性持续得到保障。
夏日,生机勃勃,在北京市温榆河公园“生态心”区域,水边的芦苇和蒲草蓬勃舒展开来,野花散发出淡淡芬芳,叫不上名字的野草也在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这里没有人工干预和打理,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吉林白城护飞队多年来守护莫莫格湿地,开展湿地巡护、伤鸟救治、知识宣讲等工作。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下,当地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草木葱茏的湿地成为鸟儿栖息的家园。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有了集中处理设施,农田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四川眉山东坡区永丰村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6月6日是第十个“全国放鱼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展“流域生态齐守护,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增殖放流活动,共向珠江干流西江投放鱼苗201.9万尾,为历年来单次放流鱼苗数量之最。同时,首次在红水河流域放流自主人工繁育的国家濒危物种唇鲮。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等发布,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去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近年来,我国统筹安排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推动海洋事业发展,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在福建永安,一场河湖治理的创新实践正悄然重塑着当地的人水关系。这场以“委员河长+企业河长+河道警长”三长联动、“智慧化巡河+专业化管护+常态化监督”三化并举的生态变革,构筑起了一道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坚固防线。
6月5日,江西景德镇电厂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绿色体验官”——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师生代表与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等40余人,他们深入火电生产核心区域,近距离接触现代化工业流程,亲身感受这座传统火电企业如何向绿色低碳转型迈进。
在“三北”工程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深入推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5日举行的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为了生动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本报经济社会部、地方部、新媒体中心、人民网、《民生周刊》杂志社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水利部河湖管理司,联合推出“我家门前有条河”视觉影像征集及融合报道,请大家晒一晒家门前的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展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
长江主题邮局是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中国邮政合作的公益项目。该项目规划在长江干流流经的11省份各建一个主题邮局,沿长江干流顺序依次编号。目前,已有“长江1号”主题邮局、“长江11号”主题邮局两家投入运营。今年6月,还将分别在四川宜宾、湖北武汉开站“长江4号”主题邮局及“长江7号”主题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