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十六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1月1日,《桂林市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正式生效,为漓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法治保障,也为桂林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树下,邬吉兵正一瓢一瓢地将麸饼肥撒入古树周围的土坑中。聊起对这棵古树的管理经验,邬吉兵有说不完的话。“要想柚子长得好,得好好管理果树。柚树挂果期需肥量大,要及时施肥,快速补充养分,同时挖沟把茅草埋在土里,为土壤增肥,改良土壤、提高透气性。”邬吉兵说,“还要定期修剪树上的枯枝,及时掌握病虫害情况。”
冬日的共和盆地,大雪盖不住黄褐色的草山底色,如今,又增添了一抹颇具“未来感”的色彩:光伏蓝。高原的正午,阳光晃眼。这片位于塔拉滩上的蓝色海洋,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从空中俯瞰,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构成巨大的蓝色拼图,从数十里外依然能看见来自光热塔的耀眼光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至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2024年,雷公山保护区管理局创新建立“雷公山保护区秃杉智慧数据库”,对胸径10厘米以上的秃杉种群进行建档登记,详细录入每一株秃杉的胸径、高度、坡度、海拔等信息。目前,雷公山保护区共有秃杉451925株,其中,胸径大于10厘米的13340株,较1985年增加了8000多株,胸径大于100厘米的1240株。
滩涂、沼泽、芦苇丛……苍鹭、黑鹳、红嘴鸥……正值候鸟越冬季,大江南北的不少越冬地采取人工智能监测、无人机巡护、算法推演等技术,创新候鸟观测和保护手段,为候鸟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守护各类候鸟安全越冬。
随着绿色低碳渐成风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曾被认为是“高耗能传统产业”的印刷业,向着绿色印刷、智能印刷的方向不断迈进。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完善印刷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体系,强化技术引领赋能生产工艺流程,一批印刷企业向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更加契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获悉,《桂林市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简称《规定》)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项立法对严格保护桂林景观资源、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节约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与治理实际成效?2024年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立足区情实际,深入研究剖析,试点探索以可回收物收益反哺垃圾分类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被江苏省住建厅列入2024年度垃圾分类建设工作宿迁市唯一增补项目。
我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担了大国责任、展现了大国担当。近年来,我国坚持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绿色转型,增强气候韧性,不断提升经济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沿主路往前走,一棵树形巨大的红花油茶树映入眼帘。这是村里最古老的一棵油茶树,树高约17米、胸径58厘米,树龄已有1300多年。“它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守着村子、陪着大家。”站在树下,段锡峰望着油茶树的眼神充满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