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获悉,《桂林市漓江洲岛滩涂保护规定》(简称《规定》)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项立法对严格保护桂林景观资源、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节约财政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与治理实际成效?2024年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立足区情实际,深入研究剖析,试点探索以可回收物收益反哺垃圾分类新模式破解这一难题,被江苏省住建厅列入2024年度垃圾分类建设工作宿迁市唯一增补项目。
我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担了大国责任、展现了大国担当。近年来,我国坚持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绿色转型,增强气候韧性,不断提升经济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沿主路往前走,一棵树形巨大的红花油茶树映入眼帘。这是村里最古老的一棵油茶树,树高约17米、胸径58厘米,树龄已有1300多年。“它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守着村子、陪着大家。”站在树下,段锡峰望着油茶树的眼神充满敬重。
12月30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有关工作情况。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0月,生态环境部公布陕西省3个固体废物项目入选国家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青海湖水体面积增大,是当地开展生态修复、持续管护水生态的体现。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也让青海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得到协同推进。
深入开展“两新”工作,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是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开启资源“第二矿山”。
冬日的清晨,“南水”从丹江口水库进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渠,一路向北,大约半月后,奔流千里抵京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北京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制订用水规划,珍惜和用好每一滴“南水”。
沙地上的植物挂住了风吹来的雪花,在根部聚集起一小撮一小撮的积雪。“你看,没有植被的沙地不存雪,有草才能留住雪。”毕力贡达来小心地拨开草根的雪,下面的沙土微湿,“别小看雪带来的这一点点水,积攒下来,来年春天就能让草返青。”他黝黑的面庞上露出笑容。
自媒体从业者康胜,从小在湖南株洲湘河社区长大。在他的镜头里,清水塘城市公园宛如一道绿飘带,横跨湘江干流和霞湾港水系;家附近的清水塘老工业区更是“出片”,吸引着市民与游客前来打卡。
2024年,我国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国土绿化面积再创新高,“双碳”目标推进成效显著,黄河治理再上台阶,资源循环书写新篇,美丽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出台一周年之际,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展现2024年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成绩、新亮点,记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记者近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北京百花山站(森林)、内蒙古科尔沁站(草地)、湖北三峡库区站(湿地)等116个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
曾经,由于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北戴河岸滩全面侵蚀后退。2008年起,秦皇岛市率先在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开展岸滩修复。通过持续努力,北戴河水清滩净。秦皇岛市将岸滩修复工作从北戴河段向全域延伸,已累计修复岸线超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