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历时9年,完成南疆近21万平方公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首次全面摸清了南疆土壤的54种元素和指标数据,发现一条沿天山南麓横跨千公里的“硒腰带”,划定优质耕地90.81万亩,为推进南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健康食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山东日照,海洋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单一渔业到三产联动、由浅海到深海的跨越。近年来,日照市修复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渔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型,蹚出了一条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现代海洋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子。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获悉,历时7年拍摄,两部中泰合拍的自然纪录片《守望冠斑犀鸟》《方舟-布氏鲸》将于6月30 日和7月1日通过广西广播电视台和泰国国家电视台同步全球首播。
“设定航线后,它能自动巡护,24小时不间断,没电了就自己去充。”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韩克武说,有了这些全天候、全覆盖、自动化、常态化的无人机等技防设备,“真是太智能了”。
6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的《“美丽中国 低碳能源”——广西电网公司生态价值链整合商助力社会降碳实践》案例成功入选。
2万多块砖头,经过6万多刀的雕琢,按美景等比例缩小,以艺术的形式呈现。那些龙头、栅栏等细节,全是我用石膏塑型、雕刻而成。完工的那一刻,当“泉水”开始在微景观中潺潺流动,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如今,调蓄池的上方还建成了公园,有不少居民会来唱歌、跳舞、健身。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我和我的团队,但黄孝河变得更美了,工程实现了预期效果,我们的努力能让周边居民的生活更幸福,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6月25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土地关系着粮食安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举措,各地积极探索保护土地的有效路径。
今年,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成果,衡水市8077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已全部清零,2024年下半年深层超采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6.3米,位列全国第二。
初春,抹泥捂虫;花期,堆沙掸花;秋冬,刮皮除害……除“天把式”外,什川梨农还总结出一套顺应自然的绿色植保措施,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前不久,什川古梨园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得益于“三北”防护林建设、两期京津风沙源治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截至2024年底,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得到治理,北京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近4万公顷,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防沙屏障。
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我国第三十五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举办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