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3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天津大学药学院李楠副教授课题组与捷克共和国孟德尔大学沃伊特·亚当教授合作,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系统,可吸附肠道里的有害气体硫化氢,重塑肠道微环境,从而提高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
流感监测显示,当前我国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有所增强,以甲型流感为主。针对公众关心的甲型流感防治热点问题,国家卫健委近日组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做出解答。
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法国国立卫生与医学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在疫苗接种前后的几天里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抗体反应迟钝。这表明,在免疫接种前努力促进健康的睡眠时间或是提高疫苗有效性的一种简单方法。该研究发表在13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今年的3月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肾脏日”。要说肾脏可是个工作起来任劳任怨的好同志。即使受到部分损伤,肾脏也会“加班加点”地履行职责。这也意味着,早期的肾脏出现问题,不容易被我们察觉。怎么才能发现慢性肾病的蛛丝马迹?今天医生就来教大家几个自查妙招。
“胎心监测很好,B超显示胎儿也很健康。”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卫生院里,27岁的次仁央宗正在做产检。以前,做一次产检得跑到市里或县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做产检,方便又放心!”次仁央宗说。

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监测显示,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在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什么是甲流?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得了流感应该如何治疗?如何科学预防流感?记者采访疾控专家和传染病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在闹钟的叫醒服务中醒来,却感觉头昏脑涨、身不爽,还莫名其妙地想发脾气?没错,这就是“起床气”。据说,每10人中就有6人有“起床气”。那么这股“邪火儿”到底是打哪儿来的,要如何浇灭?起床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样的?听听医生怎么说。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医师叶萍萍指出,豆浆含的不是雌激素而是异黄酮,其结构比较接近雌激素,也可以结合雌激素受体,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在更年期时,女性适当地饮用豆浆,或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的各种不适。
近年来,医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然而,当深入了解产品国产化状况时则会发现,一些产品的创新设计确实源于中国医学及工程技术专家,但关键生产设备及主要原材料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同时,不少医疗科技创新项目还存在明显局限性,创新停留在产品制造全链条的某一环节。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对此,政协委员认为,预防儿童肥胖蔓延,亟须填补儿童食品分类分级标准空白。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屡上热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对全国24758名中小学生调查发现,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达31.3%、17.9%;其中四年级学生重度抑郁检出率为2.8%,较2020年上升0.9个百分点,增幅近50%。
人老了浑身疼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错!慢性疼痛是病,可防得治!调查显示,约有七成的患者面对疼痛选择忍耐。但很多人不知道,忍痛不仅能把小痛拖成大痛、大痛拖成慢痛,还会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患病风险。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流感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近日,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记牢五句话,做好防护不用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