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发展大局,当前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和压力持续存在并有所增大,疫苗接种工作任重道远,各地要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6月17日,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在京召开2021年上半年药品安全风险研判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药品上市后监管工作仍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隐患防控,切实保障药品安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消息,截至2021年6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6665.2万剂次。
据报道,6月14日晚,患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罕见病患者张女士在北京协和医院服用一种药物,这种未上市的新药在国外研发还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张女士不是通过常规的入组新药临床试验获取,而是通过拓展性同情使用临床试验用药的方式申请到了这种药物。这种方式开启了我国罕见病同情用药的破冰之路。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9亿剂次!国家卫健委15日通报截至2021年6月1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0413.4万剂次,距离超8亿剂次仅过去6天,疫苗接种进入“加速跑”。
不必携带实体医保卡、检查结果网上随时查看、按预约时段就诊……数字化时代,到医院看病就医发生了很多变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51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感觉这些变化让看病更加方便快捷了。
“我做了30多年医生,感觉‘一对一’的诊疗作用是有限的,一天看三五十个病人,就只是那几十个病人受益。”6月15日,国家科普健康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国家卫健委例行发布会上现身说法:有一种工作使很多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而且事半功倍,受益人数众多。
可能很多人会对“适老辅具”这个词感到陌生,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轮椅、拐杖、扶手,但是,它又与大多数人头脑中的传统产品不同——适合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下使用的、辅助老年人克服居家环境障碍、发挥老年人潜在功能的器具。
各医疗机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现场号源;全市医疗机构均已设立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为老年慢病患者“送药上门”已达84.5万人次……日前,北京市卫健委聚焦“接诉即办”工作中反映较多的老年患者就医难点,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服务改善措施,切实提升了老年患者的就医感受。
英国《自然·衰老》杂志14日发表的一项医学最新研究: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tau蛋白疫苗(AADvac1)安全性良好,而且能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诱导免疫应答。不过现阶段研究人员还无法检测到AADvac1疫苗对患者认知功能衰退的具体影响。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已实施两年,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增幅创历年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