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快速发展,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作出重要部署。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涵盖不同历史阶段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必须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思想基点、本质要求、内生动力、科学思维、世界情怀,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志气、骨气、底气,体现着自信自强、昂扬向上、无所畏惧、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蕴含着深厚充沛、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当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且解决结构问题特别是城乡失衡问题更为紧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财产性收入既是需要加快补齐的短板,同时也蕴含着很大增长潜能。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结果令人震撼。报告中的“地球生命力指数”通过分析近3.2万个物种种群,发现1970年至2018年间,受监测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9%。种群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将严重损害地球家园,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为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体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公布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建设,成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力量。
智慧社区是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场景相融合,向政府、居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未来社区形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单元,智慧社区承载着实现城市低碳、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推动构建安全、绿色、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提高所有居民的共同福祉。
近日,商务部公布首批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和16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店名单,此举有利于更好适应疫情防控优化调整要求,持续提高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能。
现代经济是信心经济,居民、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信心强,则经济越活跃;信心弱,则经济越低迷。受疫情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预期转弱、信心不足成为过去一段时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如何提振信心、强化预期,成为2023年扩大国内需求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
多家国际机构预计,2022年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和发达经济体的预测增速。展望2023年,亚洲经济增长面临几大挑战:美欧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出口增长困难,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地缘政治问题所带来的不必要干扰等。尽管如此,亚洲经济仍将展现其增长底气和韧性。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强调:“必须坚持严的基调,长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更不能有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这一重要论述重申了我们党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决心,有力纠正了错误的思想认识,彰显了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历史清醒和政治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