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明。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多元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发挥好文化遗产在推动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今天,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就正是这样一个“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的中国,就正是这样一个通过自身改革发展而为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中国,同时还是这样一个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向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学习的中国。
在改革面前,当局外人没有出息,做旁观者没有出路。唯有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全身心地投身改革,一往无前地推动改革,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新天地。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旅游作为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意义深远,影响重大。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文化产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产品传承发展,有利于拓展文化产品受众范围,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知识性趣味性。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歌剧艺术能否走出剧院,更多更好地展现在具有新文化审美的公众面前?歌剧艺术应顺应时代发展,将形式创新、技术创新、题材创新、运营创新贯穿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从而使歌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一个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旅游体验、推动经济发展的多功能文化载体。
中国式现代化形塑着我国宪法的价值谱系、规范结构和制度形态,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律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二者深度交融、良性互动,不仅为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的宪法视角,也为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丰沃的本土资源。
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问题意识尤为重要。这种问题意识既不是从天而降的,更不能从西方照搬照抄而来,必须从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中产生。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增强主体性、原创性,根据我国宪法全面贯彻实施的新鲜经验确立问题意识、获得丰厚养分,宪法学研究就能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欧盟委员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的竞争,不仅损害欧中合作,也严重损害欧盟消费者权益,不利于欧盟和全球能源转型。欧中通过务实谈判,相互照顾对方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基于中国实践,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具有突出的世界性。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既是发挥认识主体能动性的过程,也是彰显文化主体性的过程,需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提炼中国话语的标识性概念,把握中国叙事的重点内容。
历史上,哲学社会科学的每一次发展跃迁,都是对人类认知水平的提升和认知边界的拓展。这种提升和拓展,大多是在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对话、碰撞和交融中实现的。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坚持胸怀天下做学问既是一种优良学风,更是一种治学境界和精神追求。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以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更高水平的国际传播效能、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当前,互联网不仅重新定义了个人之间的沟通模式,而且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形成了一个以网络为“基点”的新交往形态。在这种新型的网络社会中,信息成为主要要素,网络成为基础架构,形成了分布式传播模式。在分布式传播环境下,网络外宣需要适应多节点协作和实时互动等特征,通过创新传播技术、内容、策略与机制,有效提升传播效率与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