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心用情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全面准确把握“六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思政课教学中努力把“六个坚持”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现高效公共服务、精准社会治理、科学政府决策,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动由乡村建设向乡村经营转变,统筹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错位发展与抱团发展、企业资本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将乡村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培育教育教学新形态,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的领导下,截至2021年底,我国社会组织登记总数超过90万家,吸纳各类就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广大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明确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原则依托。
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和灵魂,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大力加强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就需要在城乡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深入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进行了深入阐释,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奋进新征程,我们有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形成的坚实物质基础、完善制度保证,但也面对着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为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