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以来,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油松+山桃”“侧柏+山杏”混交造林模式,实施“延河南岸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8万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森林抚育8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亩。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自然条件适宜林木生长,森林资源丰富,形成了以人工杉木林、天然马尾松、常绿和落叶阔叶林、毛竹林以及茶叶、油桐、油茶等经济林为主的林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松溪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做生态保护和碳减排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努力打造绿色碳汇的典范。
记者从12日举办的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获悉:随着近年来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河流连通性显著提升,地表地下协同修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据测算,2015年至2022年,永定河流域水生态服务价值增长257.35亿元。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生态环境局组织全县水、土、大气、环评、执法等各类专业技术骨干人才30余人,通过组建一支“环保帮帮团”,派驻一名“田城绿管家”,对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带团入驻,定点帮扶,答疑解惑,宣传政策要求,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化屋村目前已开了50余家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江里的游船增加到近40艘。”全面禁渔产生的生态红利越来越多地惠及村民。今年以来,化屋村接待游客已超过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4000万元。
在平整肥沃的三江平原,青龙山灌区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联合调度使用,实现了比常规灌区更节电、节水。在节水控灌的同时,当地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等技术,打造数字孪生灌区示范区,并通过挖掘生态潜力,迈出了农旅融合新路子。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厚植生态优势。截至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1%,“大生态”已成为贵州的名片。“高颜值”的自然生态,也为贵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
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三十三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1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市举办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江苏省灌南县现有小麦种植面积68万亩,每年小麦秸秆达20多万吨。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灌南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组织合作社开展秸秆打捆回收,在全县形成秸秆收购、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产业链。
柯柯牙位于新疆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城区东北洪积台地上,是城区风沙危害的主要策源地。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经过30余年努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筑起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戈壁荒漠变身生态绿洲的同时,绿化事业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