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实施。细则共5章38条,包括总则、调度方案与计划、调度实施、监督管理、附则等,对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规范调度行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8月15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国家林草局发布了美丽中国建设最新成果。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到24.02%,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全球第一。过去10年,我国为全球贡献约1 4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首位。
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5.34万平方公里,较2021年减少2.08万平方公里,减幅0.78%,年际减少量和减幅均较上年度有所扩大。
比起砍树一次等10年,保住树林“卖空气”却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山巅之上的“借风神器”拔节生长,企业通过“卖绿电”订单已排满全年;大山深处的乡镇依靠“卖凉风”,吸引近3万名游客夏季涌入……随着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好山好水释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山、水、林、田、湖、草、沙……万里河山,锦绣中华,美丽版图徐徐打开。
日前,由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共同主办的全球大气本底与青藏高原大数据应用中心科创平台成立大会暨青藏高原碳与气候变化监测联盟发起仪式在西宁举行。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积极探索高原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高原河湖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治理效率明显增强,管理秩序明显规范,切实筑牢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摸清家底、分类改造、“以种适地”……近年来,我国统筹保护与开发,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2023第四届中国开发区创新发展(CDI)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正式启动“CDI绿色双碳百园计划”,计划推动超100个零碳、近零碳园区落地,探索开发区创新发展新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绿色路径,进一步探讨如何为企业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创造更多商机,分享创新实践、激发产业新思维,促进中国开发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激发合同节水管理市场活力、强化合同节水管理技术支撑、提升节水服务企业能力、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做好合同节水管理组织实施等5方面15项措施。
去年6月,我国如期实现了全面建立林长制的目标,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日前,2022年林长制激励结果公布,记者探访林长制先进典型地区,解码林长制推行的做法、成效和意义。
随着远程观测点位和5G基站在长江源流域当曲、黄河源流域约古宗列曲和澜沧江源流域扎西齐哇的成功架设,三江源源头重要地区告别“通信盲区”。目前,以观测站点为中心,这些源头地区实现周边5公里的5G网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