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省森林、草原、湿地和石漠化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开展2023年全省森林、草原、湿地和石漠化调查监测。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加大防风固沙、减少黄河输沙量为主攻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我国将积极探索通过基因编辑、基因重组等高科技手段,培育适应荒漠化生态修复治理的菌草品种,真正发挥菌草耐高温、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等优势,降低年年种植的成本和对土壤沙化造成的潜在风险。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75.8亿立方米,较2021年提高37.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已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9%。
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近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大会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介及商务洽谈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等多场活动。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市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五年来,桂林市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景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并取得实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并明确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重点方向、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方式等。
记者从辽宁省公安厅获悉:今年以来,辽宁共破获破坏林木、野生动物及农用地资源案件45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72名,收缴林木1.6万立方米、野生动物18万余只,收回农用地4700余亩,收缴无人机、张网、猎夹等作案工具870余件。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7.4%;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
近年来,浙江省玉环市全力推进风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建起了200兆瓦晶科和130兆瓦清港华能滩涂两处光能电站、50兆瓦科啸和154兆瓦隘顽湾两处风电场,将风光能源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国家电网送往千家万户。
未来10年,“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片区将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为重点,通过实施一批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立足解决好六大生态问题,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高地。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面向全国小学生组织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3年全国小学生践行公民十条暑期打卡活动,围绕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培育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塑造绿色低碳行为习惯,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记者从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绿证交易规模累计突破100万张,达100.6万张,折合电量10.06亿千瓦时,交易数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