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约有20000种,我国约有2100种,而中国·红河蝴蝶谷就拥有320余种,是世界上蝴蝶种群和蝴蝶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因此被称为藏在大山里的“蝴蝶博物馆”。
近日,河南省灵宝市国有灵宝川口林场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惊喜地发现两次在不同区域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的影像。这是国有灵宝川口林场首次发现林麝。
当前,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力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第二批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创建单位名单,杭州市余杭区等6个县(市、区)被列为林业增汇试点县创建单位,物产中大长乐林场等24个单位被列为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单位。
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海南大学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投入人工鱼礁及船礁等约8万空立方米,水泥型人工鱼礁2571个,船型礁21艘,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昆明举办。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部于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2023—2024年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最新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北京野生动物种类已增加至608种,其中鸟类515种。监测数据表明,与十年前相比,全市鸟类种类增加了近百种。
广东省深化林长制主题宣传活动日前在梅州院士广场举办,主题为“推深做实林长制 绿美广东林长治”。活动现场还为广州市增城大封门森林公园、梅州市蕉岭竹海公园等11个首批“广东省林长绿美园”授牌。
近年来,舟山市以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目标,以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抓手,全力保护天上的鸟、海中的鱼,以及各种陆生动植物,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实施6项技术规程,对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3类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作出规范,用于指导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业务工作。
日前,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尼玛、双湖、安多等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和草原局)组成联合巡护组,完成了2023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联合巡护监测工作,总行程达2300余公里。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2020年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顺利结题。该项目主要针对吴忠市红寺堡区压砂地逐步退出现状,采取“补播草种+栽植灌木”治理技术措施逐步恢复压砂地草原生态环境。
目前,2023 年春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正在进行中,来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的监测人员,在青海至上海的长江干流、重点支流和重点湖库 331 个点位开展水生态监测,为长江水生态“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