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千年秀林”,是河北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第一棵苗木在雄安新区种下。近6年来,40多万亩“千年秀林”有序铺展,200余种、2000多万株苗木在新区大地上茁壮成长。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一只深灰色的北京雨燕从高处意外坠落,狭长的翅膀在水面上快速扑扇。岸边,两位观鸟者迅速展开救援,趴卧堤岸、徒手打捞、吸水擦拭、晾晒翅膀……两个多小时后,在围观人群的欢呼声中,雨燕振翅重回蓝天。
河套灌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黄河内蒙古段左岸,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近年来,当地通过节水控水、引黄滴灌和信息化建设,让历史悠久的千年河套,焕发新生机。
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一,承德市有林地面积3556万亩、草地面积683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为60.03%、73.5%。承德也是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河之源”。
今年以来,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油松+山桃”“侧柏+山杏”混交造林模式,实施“延河南岸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88万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森林抚育85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亩。
松溪县位于福建省北部,自然条件适宜林木生长,森林资源丰富,形成了以人工杉木林、天然马尾松、常绿和落叶阔叶林、毛竹林以及茶叶、油桐、油茶等经济林为主的林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松溪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做生态保护和碳减排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努力打造绿色碳汇的典范。
记者从12日举办的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获悉:随着近年来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河流连通性显著提升,地表地下协同修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据测算,2015年至2022年,永定河流域水生态服务价值增长257.35亿元。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生态环境局组织全县水、土、大气、环评、执法等各类专业技术骨干人才30余人,通过组建一支“环保帮帮团”,派驻一名“田城绿管家”,对生态环境领域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带团入驻,定点帮扶,答疑解惑,宣传政策要求,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化屋村目前已开了50余家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江里的游船增加到近40艘。”全面禁渔产生的生态红利越来越多地惠及村民。今年以来,化屋村接待游客已超过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4000万元。
在平整肥沃的三江平原,青龙山灌区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联合调度使用,实现了比常规灌区更节电、节水。在节水控灌的同时,当地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等技术,打造数字孪生灌区示范区,并通过挖掘生态潜力,迈出了农旅融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