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1号国家标准公告,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GB T 42481-2023)推荐性国家标准获批准。
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谋绿色发展之路,率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开展核证碳标准草原碳汇项目开发工作,日前,该项目成功完成首个监测期核证碳单位的交易,谱写了新疆林草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2023年度全体会议近日在京召开。2022年,各成员单位锚定关键节点目标,统筹推进重点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推动节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确定的2022年节点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高密度围网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水排放等问题,一度导致洪湖面积锐减、水质下降。得益于“山水工程”的推进,当地控制养殖面源污染,修复立体植被群落,建设沉水植物种子库,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洪湖生态环境,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铝灰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超薄铝箔等绿色产品,推进绿色矿山示范创建……近年来,云南铝业公司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聚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工厂,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绿色升级之路。
近年来,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市湿地面积25.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61%,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湿地生态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近期,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8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代号为“网盾行动”的打击整治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联合行动。
浙江省现有古树名木27.5万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木12540株、二级保护树木50022株、三级保护树木204675株,名木147株。这些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演绎着岁月的诗情画意。
近日,20尾成熟的长江鲟雌雄亲鱼被研究人员放入长江四川宜宾江安段天然水域中的预制网笼。两天后,研究人员通过水下摄影机首次发现了这批长江鲟自然产卵的情况。连日来,这些长江鲟鱼卵已陆续孵化成幼苗。
“2013—2022年,全国GDP增长69%,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数下降92%。”在生态环境部3月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