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在京举办食品数字标签沙龙活动,展示了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成果,首批参与试点的20余家食品企业的40余款产品在活动中集中亮相。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儿童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中医医院儿科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儿科建设的通知》,从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设置、提升临床疗效和服务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曹妃甸区以区医院为中心,与北京的三甲医院实现专家远程面对面会诊。会诊由数百名专家在线实现点对点服务,形成了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卫生院的分级诊疗联合体。目前,已累计进行远程会诊229例。
11月26日,以“加强医学开放合作 共建人类健康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广西防城港市举行。在开幕式上,现场签约合作项目25个,总投资达219亿元。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依托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医疗服务站,以“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实现体检自测、健康预警、远程问诊、云上配药等功能,为群众打通了一条在家门口看省级名医的便捷通道。
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气肿”,即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气道和肺部,导致呼吸困难。如何早发现慢阻肺?哪些群体需高度警惕?
浙江省从2020年起推行“两慢病”医防融合改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基层机构不断探索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扩容、公平可及,在减轻“两慢病”患者就医负担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感受度和满意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做好慢病管理、提升签约感受等6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相关举措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在实践中,补齐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短板,还有哪些有益探索?近日,记者对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探访。
志愿者精心设计动作,为老人提供免费的瑜伽课程;形式多样的文化团队,深入社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近期,天津市和平区南营门街道昆明路社区为社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
11月2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医济苍生——古今中医药学家巡礼展”在中国科技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11月17日,从广西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合作共建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以此有效推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近10年,服务辖区面积4.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万,开设有全科、中医科、胃肠镜室和CT室等38个科室,下设4个社区站,现有职工185人。2022年年门诊量达5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已达28.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58%……”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2023年第11次接诉即办工作推进会上,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应军如数家珍:
福建省三明市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人事安排等方面赋予其更多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