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主任吕继辉表示,随着筛查手段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老年痴呆被发现的年龄也不断提前。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类别的老年痴呆都不可逆。因此,一旦出现记忆力减退症状,应及时到记忆门诊进行筛查。
现代人静坐时长明显增多,无论是电脑前忙碌的上班族,还是退休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的老年人。但久坐不动通常会导致身体固定在一个姿势不动,长此以往容易出现肩颈酸痛,甚至颈椎病、肩周炎等问题。那么如何能避免这些肩颈问题的出现呢?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1月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强调,每个人,不论年龄和能力,都可以进行身体活动,而且每种活动方式都有用。如果全球人口更积极地参加身体活动,每年可避免400万至500万人死亡。澳大利亚2008年的一份研究指出,25岁以后,每坐着不动看电视1小时,平均寿命减少21.8分钟。
如今减糖、控糖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公众对如何合理用糖、科学减糖存在疑惑。近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联合多家业内机构发布了《“科学三减智慧用糖”联合提示》,帮助消费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及超重、肥胖人群培养合理膳食习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什么专门强调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我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未来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北京市着眼有力有序有效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强化法制先行、机制先行、装备先行、人才先行、宣教先行,全面做好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为圆满完成卫生健康保障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紧密结合首都地区特点,牢固树立“把调查问题的时间用来检查指导比什么都有效、把处理事故的经费用来表彰先进比什么都实惠、把总结教训的报告用来研讨规律比什么都管用”的科学安全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单位自查、属地普查、全市抽查、专家督查、联合检查和委托第三方暗访的“五查一访”工作机制。
11月21日,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并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在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面,“二十条”措施提出“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等多项举措。
对于很多注重身材管理的人来说,减肥永远是不过时的话题。除了多运动,合理膳食也是减肥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喝脱脂牛奶能减肥”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应急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航眉。
“双十一”刚过,不远处的“黑色星期五”“双十二”已经依稀可见。年底的购物节一茬接一茬,很多人买了不少东西,家里囤满了各种商品。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花钱买开心”背后的科学依据。
目前,“银发族”正加速融入网络社会,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老年群体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进一步激发。专家认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帮扶、家庭反哺等方面齐头并进,将积极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促进数字红利惠及全民。
近些年,我国心梗的发病人数明显上升,急性心梗是院外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那么,什么是心梗?心梗发生前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哪些人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又该如何预防心梗的发生呢?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缪国斌。
经常有人说,气到心梗,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不幸出现心梗,应该如何紧急处理?寒冬时节,温度骤降,如何预防心梗发作?11月20日是我国心梗救治日,在本期《1分钟养生课》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魏瑾为广大网友讲解相关知识。
以“社恐”为关键词在微博搜索时会发现,“社恐人群的噩梦”“社恐的开学日有多可怕”“社恐适合什么工作”等话题,吸引过万人参与讨论,阅读量甚至破亿。而在豆瓣App上,“社恐”话题排名前三的小组“社恐抱团取暖”“我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我只有一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社恐”,组员数量累积竟超过14万。
近日,“29岁博士因社恐1月叫2次救护车”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也让关于“社恐”的讨论重回人们视野。如今,不少年轻人给自己贴上了“社恐”标签。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只有约12%的人认为自己完全不“社恐”。
对于过敏这件事,很多人的经历都不太美好。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腹痛、腹泄、呕吐,或是皮肤起疹;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喷嚏不断,眼泪不止;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甚至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熟知的过敏现象。但,人为什么会过敏呢?
今年11月20日是第九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主席、亚洲心脏协会主席、心内科专家霍勇教授2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临床上很多患者会复发心梗,患者一梗再梗的情况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