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期,多地扎堆进行年内最后一轮土拍。从土拍结果看,成交分化较大。不少房企积极把握年内最后窗口期拿地,竞得集中出让地块。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融资环境改善,房企拿地热情有望逐步恢复。
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无论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政府财政、金融市场的影响,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促进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健康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得房地产稳定在促进明年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日,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方案的议案。12月20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万科企业《境外增发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进度显示,证监会已于12月20日接收材料。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整体来看,2022年11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其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略扩,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收窄或与上月相同。同比来看,一线城市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降势趋缓。
从具体内容上看,《纲要》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22年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1个、62个。
近期,信贷、债券、股权“三箭”相继发力支持房企融资,市场各方感受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南京及周边区域采访部分银行、房企以及行业人士了解到,业内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部分房企加码布局,土拍、销售等方面积极信号频现。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出台《关于做好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年度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这既是有关部门对保障性租赁工作的监测考核,也是对各地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细化指引,有助于督促各地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任务。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房企股权融资“第三支箭”落地两周多以来,披露股权融资意向或计划的A股房企已达20家,其中有17家拟通过定增再融资,占比超八成。
管好小区公共收益这笔账,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加大对业主委员会的支持力度和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力度,发展更为健康的业主与物业关系,才能维护好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社区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自7月份以来,二手房均价连续回落。随后央行、银保监会等各部门积极推进保交付工作,并连续出台多项重磅利好政策,更好满足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展望后市,近期以来中央层面频频输出重磅利好,促进行业信心恢复,预计接下来二手房市场均价有望止跌。
近日,广州地区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对个人房贷推出延期还房贷服务,延长期限从3个月到36个月不等。各家银行先后启动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延长贷款期限、账单计划调整、变更还款周期、变更还款方式等。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显示,11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517亿元,环比增加24.9%,同比减少33.1%。房企债券发行194.2亿元,环比减少33.7%,同比减少35%。从融资结构来看,11月房企境内债权融资436.01亿元,环比增加18.6%,同比减少13.7%;境外债权融资3.62亿元,同比减少97.2%;资产证券化融资为41.46亿元,环比减少9.8%,同比减少47.3%。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建设筹集约87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而近两年,全国已建设筹集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量的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的底层资产和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配合相关部门,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相关政策。
像顺昌这样的山区县城商品房,按常规方法去库存已十分困难,因为总人口在减少、年轻人在流失,但“征迁+房票”让开发商看到了回笼资金的可能。顺昌县政府还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同意开发商在申请解除到期重点监管资金时,可加上不低于70%的房票金额一并支取,此举增加了开发商的资金流动性。
“‘第三支箭’的发出是积极发挥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券商投行带来一定的业绩增量。”西部地区某券商投行资深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我了解,多家券商投行相关业务团队正在和部分房企进行对接和初期沟通,但由于目前监管政策处于刚放开的阶段,所以项目进度大多还处于早期尽调中。”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供给端融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部分房企的融资难题正在得到逐步缓解。不过虽然当前供给端政策“给力”,即化解风险方面的政策力度较大,但需求端政策优化更值得期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方向已经明朗,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且将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但是回暖过程可能稍显复杂。短期来看,中资地产美元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传导至一级市场仍然需要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