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 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许多地方,人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喜迎佳节,辞旧迎新、祈福纳祥。中国的春节,世界的春节。
纪录片《风味人间》系列从第三季起,每季都有一个统摄全篇的主题。《大海小鲜》品尝中国绵长海岸线上的各种海味,《谷物星球》一窥人类和谷物相互驯化的故事。日前上映的第五季《香料传奇》,将餐桌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幕后功臣——香料作为主角。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本版邀请京剧院团的青年演员、戏曲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结合他们的成长故事,分享学习实践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心得感受。
近日,讲述昔日京城戏班故事的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在北京湖广会馆的百年戏楼里唱响。这部剧由北京京剧院编剧、导演,85后李卓群编剧、执导,“这是我从业12年来第一次跨界,用音乐剧讲戏曲的故事”。
时光飞逝,文艺留痕。即将过去的2024年,有太多文艺作品一路相随,带给我们欣喜、感动与满足,充实和丰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本版以回味年度精品佳作的方式,勾勒2024文艺记忆,再现文化创造与艺术创新的澎湃活力,镌刻文艺与时代生活的同频共振。让我们澡雪精神,蓄满力量,向着新一年,启程。
在缤纷且纷扰的美术世界中,曹明凤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但在版画界,她却是一位行事低调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她的版画,特别是她的绝版套色版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业内大咖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近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了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该剧以波澜壮阔的笔触,真情再现1931年至1945年抗战时期文艺先辈们的求索、挣扎与奋斗,寻找中国文艺出路的历程。其创作不仅是对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致敬,更是对伟大祖国和抗战英烈的深情献礼。
10月31日上午,我国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龙同志艺术人生的部分资料和文献捐赠仪式在云南文学艺术馆电影展厅举行。此次捐赠涉及刘龙同志部分荣誉证件、手稿著作、书信著作、图片影像和文化、生活用品等实物,包括荣誉证书14份、文化生活物品24件(套)、雕塑1件及相关资料54份。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全旗设立14个体验基地,都在最基层的牧民家里。每年,新老队员都要到体验基地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8岁的青年舞蹈演员苏木巴雅尔就是在牧民家学会了打草,又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舞蹈动作中,他的“打草舞”铿锵有力,每个细微动作都透露着牧民对这片草原的热爱。
从考古发掘和文明探源深入阐释“何以中国”,到优秀文艺作品跨越山海诠释“国潮”魅力,再到文化数字化战略打开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璀璨图景……今日之中国,中华文化一池春水活力激荡,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放歌新时代》从夜幕下天安门广场的流光溢彩和悦动音符开篇,大气磅礴、振奋人心,将观众带入一幅幅美好生动的文艺画卷。新时代文艺的精品力作贯通专题片叙事始终,内容涵盖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杂技、美术、书法、摄影等众多艺术门类。
从近期热播热议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来看,对这一题材的深度挖掘和文艺书写还会持续下去,因为这里有我们民族深层记忆中永不磨灭的烙印和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以电视剧《上甘岭》热播为例,剖析其探索、创新与收获,对于推出更多精品影视作品具有启示意义。
为郑忠写画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原因很简单,郑忠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多层性情的人,这也让他的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精神层次、多变的艺术气象、迥异的风格呈现、灵动的技巧运用。从创作到创造,郑忠的艺术道路一直在特立独行的标签式探索中越走越高、越走越远,为时代的艺术和艺术的时代,浓墨重彩地写下“郑忠标签”。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从20世纪初梅兰芳、韩世昌等名家大家将传统戏曲艺术传播到海外,到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再到如今优秀剧目频频登上国际舞台并获得肯定,昆曲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
无论是长视频还是微短剧,其创作一方面要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审美内容的艺术创新。唯有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作品才可能化“流量”为“留量”,从“爆红”到“长红”,推动中国影视创作繁荣发展。
近日,义乌市佛堂镇第二届美术作品展成功举办。展览以“大美佛堂”为主题,通过艺术家们的画笔描绘心境展现独特风景线,将佛堂的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佛堂古镇“十月十”民俗文化节展现了其深厚文化底蕴和繁华商贸的盛世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