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李叔同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传奇式的存在。出生于贵胄家庭的他以艺术“弄潮儿”的形象走入人们的视野,也以艺术上的才华打开自己的人生画卷:文学、诗词、音律、金石、丹青、篆刻、书法、戏剧等,在上个世纪之初新旧思想交替挣扎的迷雾里,他别开生面地站上时代潮流的前端。
中国水彩艺术家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从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水彩艺术创作内容、艺术技法、表现形式、材料媒介的创新作用,在积累大量艺术创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彩艺术风格,在艺术思想表达、艺术语言呈现上既承接传统,又贴合时代,突破了西方水彩艺术创作模式。
7月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剧院大型原创歌舞剧《解忧公主》先后在新疆双河市、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市演出。该剧以解忧公主的事迹为蓝本,展现其对边疆和平、民族团结的贡献,受到了观众的赞誉。
暑假期间,各大剧院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儿童剧。如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原创儿童歌剧《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通过神兽甪端与故宫“典守者”之孙的相遇,展示中华文明的厚重。
“我们了解了前程村的革命历史后,选择以举着火炬、正在前行的工农兵侧身剪影为人物主体,以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青花瓷为原材料,花费28天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景德镇陶瓷大学“瓷心·乡迹”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徐琴琴介绍。
国风动画电影的热潮,说明经历数千年传承和演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仍能契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念,并在今与古、中与西、雅与俗的碰撞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艺术展,从“动物”话题徐徐展开,巧妙地切换到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之中,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人与动物自远古以来形成的相爱相生的关系。
今年8月下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新排版《赵氏孤儿》将再度亮相人艺小剧场。2023年5月,新排版《赵氏孤儿》首登舞台,它缘起于北京人艺2022年度青年演员艺术考核,由青年演员的片段展示“孵化”而来。
“我们话剧爱好者有自己的微信聊天群,在里面能及时获取演出信息,还能和演员互动,第一时间把观后感反馈给他们。”近日,在山东省话剧院话剧《家事》的演出现场,观众徐一凡说,到剧场看戏已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山水意象是中国人审美的核心内容,这同中国传统文化对源自个体内在的山水自然精神的追求密切相关。那么,园林如何呈现山水意象?古代文人画与诗词中的山水精神,又如何影响了造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