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她叫陈颖心,是2020年高考生,来自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五岁时的一场意外,颖心双下肢截瘫,从此开始了轮椅上的求学生涯,坚强乐观的她,被同学们称为“小张海迪”。
“再艰苦的岗位总要有人去干。”今年41岁的郑国柱说。他是樟林站北调三班调车长,2002年从部队退伍来到樟林站工作,已在调车岗位坚守了18年。
2018年4月,特布洛村来了一位驻村书记,他走村入户、访困问贫,带动这个村庄过上了美好生活,他就是特布洛村村民最信赖的人——牟尔古。
对于郝井文来说,飞行,是挑战、是责任,但首先,它是一种享受。
作为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的院感防控“先锋”,向钱加入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院感组,通过实地调查,制定院感防控措施,追踪指导,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流程,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个人都应该竭尽全力,何况我是一名党员,更不能落在后面。”谈及主动请缨前往湖北抗疫一线的初衷,庄万如这样说道。
面对严峻的汛情灾情,广大党员干部火速行动,冲锋在前,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留下许多动人故事。
6月21日,英山县普降暴雨,山洪倾泻而下,仅七八米宽的坡儿垴河水位暴涨,洪水漫出河堤,58岁的刘水存身着迷彩服,带领民兵应急队员立即展开巡查排险。
站在前面领唱的,是一位拄着单拐、皮肤黝黑、身着傈僳族传统服饰的汉子,2012年入党、今年54岁的赤恒底村的致富带头人此路恒。
周亮宇,18岁,是武汉市第十五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每年夏天,他的父亲周燕钢都会投身防汛一线,驻守武金堤,受父亲影响,今年小周也主动报名,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奔赴防汛“战场”。
“在家相夫教子的日子过得安逸自在,可心里总感觉缺了一块。”如今已是牵花绣非遗传承人、湖北宜昌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创业带头人的谢蓉,从前总想干点有意义的事儿。
随着有关“杭州快递小哥被评高层次人才”的报道频繁登上热搜,作为故事的主角,李庆恒受到了广泛关注。
2020年5月9日,21岁的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莎在返回支教学校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罹难,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
干啥成啥的王发莲已是村里的致富标杆,成为凉山州“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2019年度感动凉山十大人物,村民遇到难题难事,都会向她求助。
“创新让工作更快乐。”张黎明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勉励同事和徒弟们。
余元君生于洞庭、逝于洞庭,用一生守护洞庭,他年少时发誓学好水利造福家乡,25年来夙兴夜寐奔走在水利建设管理一线,46岁时倒在家乡的土地上。
李培东上任伊始便决定,先带着村“两委”把村居环境搞上去,提提乡亲们的精神气。
农业科学家就要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卢永根一生谨记父亲“身劳苦学”的亲笔家训,一生赤脚耕耘大地、奋战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
高考首日,西安市“的哥”王锋利早晨6点多就已经将车停靠在他即将一对一接送的考生家门口,从后备厢取出前一天采购的矿泉水、小药箱、中性笔、橡皮擦等物品。
强时刻不忘初心,把村民当亲人,把群众当朋友,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些年,本报持续关注报道张桂梅的感人故事,“燃灯者”张桂梅的精神感召了越来越多的人。
7月8日,在宿迁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宿迁公司)的宣传栏,一则果园加气母站加气工徐爱玲雨夜助人的小故事引起员工的围观。
在安徽宣城市受灾严重的旌德县乡镇,一大批女村书记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为村民筑牢“生命安全线”。
王小权曾说:“此次到老屯乡挂职,对基层有了更深的了解,总想尽全力做些事。”因为看到基层的不易,他将“不含糊”的韧劲,用在了全心为民解忧纾困上。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 | “把英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