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为营救被困群众,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被洪水卷走,不幸牺牲。
18年前,沙子呷怀揣梦想走出大凉山,参军成为一名导弹工程兵,18年来,沙子呷带领官兵在施工会战中,处处领先、月月超额。
一批有志青年从高校毕业后,毅然反哺故土,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施展拳脚,办企业、搞电商,空巢化、老龄化的农村因此悄然生变。
48岁的陈德荣没有想到,离开囊谦的日子来得如此之快,他把调令塞到抽屉里,叫上工友又赶到了道路施工现场。
在赛场上朱婷热血激昂,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她语气冷静、坚定,谈话的内容饱满而深刻。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两代人,共追军旅梦,父亲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合格战士,我从一名军校学生成长为部队技术专家,我们都见证了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光辉历程。
有挂牌督战任务的7个省区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
曾经是留守儿童的她,有了孩子后回村当了“童伴妈妈”,在她的陪伴下,全村孩子都有了“妈妈”,“童伴妈妈”项目自发起后,5年来已覆盖6省69县833村49万余名儿童。
秦翔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人,从小酷爱硬笔书法,这些年来,他至少奔波过34所乡村学校,辅导过7000多名学生,骑坏过3辆自行车和4辆电动车。
“村里又有了不少新变化。”走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蔡家崖村的街道上,看着两旁新开的商铺和穿梭而过的旅游大巴,石坚很是感慨。
不惧风浪,力保安澜,抗洪一线,无数平凡英雄迎难而上,用坚守和奉献筑起保卫家园的“钢铁防线”。
50岁的林场工人芦金松过去没有想过,当了大半辈子的“伐木人”,有朝一日自己能变成“园艺师”。
一位来自葡萄牙的老人高思龙今年72岁,坚持学习汉语10多年,虽已70多岁,但仍在尽己之力照顾家族里的长辈,从他身上,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回首23年的当兵路,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修理技师张俊凯说:“修军车,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如今东面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江勤依然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大山之间。
王绍据表示,“帮扶路上,我不会止步,也不敢停歇。我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发挥余热,为群众脱贫致富继续当好‘活地图’‘活字典’。”
刚过晌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热闹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正忙着为村民解读政策、答疑解惑。
61岁的赵新全是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学术院长,孜孜探索“生态合理,经济可行,农牧民可接受”的草地生态科学生产方式。
王伟迪是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药师,近年来,无论是训练演练,还是部队大项任务伴随保障都有他的身影。
俗话说,“送钱送物不如有个好支部”,巴雅尔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党建先行,有了组织保障,才能让村民们脱贫致富,走上奔小康的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花木兰从军战沙场,今有一批批女将英豪,辛勤付出、努力奋斗,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着脱贫攻坚战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新传奇。
村民口中的马书记,是马春永,2017年3月被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委遴选接任青龙县茨榆山乡尖山子村第一书记兼脱贫攻坚队长,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张小容家是重庆彭水保家镇溪口村的因病返贫户,接受苗绣培训后,她成功入职当地一家苗绣公司。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