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上世纪50年代,黄柏山处处荒芜,从1956年开始,一代又一代林木工作者用青春和生命,将一座座荒山植成了绿海。
9月7日,我国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申泮文院士诞辰104周年。他的一生有70余载站在讲台上,创造了“中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的纪录。
10年前,熊洞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大龄小学生,因身体残疾,靠爬行来这里上学,手掌经常被沙石磨出血,10年后的今天,熊洞成了支教老师。
张志菊精心照料父亲,每天为他做好各种有营养的流食,哄小孩一般地给他喂药。为了省钱,她还学会了打针,然而,她的孝心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
白金是西簧乡白庄村人,他自小就对艺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可是家境贫寒,在乡村长大的他并没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老师,艺术对他来说遥不可及。
刘梦婷好学上进,在身边浓厚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工作才一年,就获衢州市直教育系统微党课比赛一等奖、衢州市微党课比赛优秀奖。
这几天,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石栏镇的苗族姑娘石佳很忙,忙着在抖音、淘宝、微博等平台上推销苗绣产品。
“如果这是人生的一场浩劫,那么劫后余生的我,倒希望能够放下杂念,活得更通透、更自然。”术后被伤口痛醒的深夜,周国红在朋友圈写下。
当世所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的这个冬天,一群身披白袍的人,挡在了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病毒面前。
长城脚下的许多河北山村,居住着昔日长城守卫者的后裔,如今他们传承祖辈精神,父子相随、夫妻携手,承担着守护长城遗产、传承长城精神的新使命。
80后常包红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因工厂减产被辞退的他,开始转型当起了外卖配送员,月入过万元,现已脱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80后、90后乃至00后登上舞台,组成青年群体战“疫”的完整光谱。
杨明,今年36岁,贵州大山里的一名教书匠,从一个20岁出头的热血青年到一位安稳成熟的中年男人,杨明从杭州萧山戴村到大山里教书已经11年了。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完善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依据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
2010年,由于右腿残疾,16岁才读小学一年级的熊洞,只能爬行上学。支教老师多方筹资帮他治疗,他不仅站了起来,还找到了人生方向。
几天前,志愿者老鱼找出一张旧照片。那是2009年在长沙,27位中国远征军老兵在“湖南老兵之家”的帮助下聚会,拍下的纪念合影,今年8月27日晚,照片里的老兵黄天离世。
2018年10月,祝常悦辞去在中国古动物博物馆的工作,坐上了飞往云南的班机,换上深山护林员常穿的军绿色迷彩服和解放鞋,加入“云山保护”,开始了她“岭猿同旦暮”的野外护猿生涯。
出生在广州的方坚泽是一名罕见病患者,从小患有“金刚砂德赖富斯肌营养不良症(EDMD)”的他,丧失了行走能力,常年与轮椅为伴。
王涛进村那天,场面很冷清,只来了10多个人。王涛讲:“我既然到了这个最穷的地方,就一定要把这儿打造成淅川最好的地方。”
抖音粉丝255万,直播带农货年销售额1500万元,他却称自己只是一个“90后”养蜂人。
正在热映的抗战题材电影《八佰》里,最后撤退前,演员李晨饰演的山东兵在和战友诀别时,一句“来生再见”让无数观众瞬间泪崩。
8年来,“抗战直播”账号博主姜涛等三位“70后”上海人,自发地用35214条博文,以文配图的方式“直播”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8年历程。
8月27日,我国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曹楚南,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
“手工刺绣的传承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从8岁学习苗绣开始,一直源源不断地为这项技艺注入传承的“智慧”。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