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陈永申从小丧失听力,进入聋哑学校求学,在学校里,他的舞蹈才能被充分发掘,不仅获得多个奖项,最终还回到学校成了一名舞蹈特教老师。
从教30余年,高夯的生活始终如他所钟爱的数学一样,简洁、精确。
因为热爱长城,张俊与爱好者们依托网站“长城小站”组建起志愿者团队,如今已成为长城保护的一股民间力量。
步入耄耋之年,许秀成仍然坚持每日工作8小时,每天精神抖擞地穿梭在郑州大学北校区,近70年来,他从未停下在化肥研究领域的耕耘。
黄永玉把“入木”两字写得入木三分,这两个字,是他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办的版画艺术展主题。
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声乐唱法、在音乐使用上结合时尚元素,粤剧演员吴非凡立足传统、求新求变,为古老粤剧增添青春色彩,让粤剧与时俱进。
覃重军,1965年生,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岁的藏族少年洛加太梦想成为一名“网红”,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家乡青海省兴海县的农特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女儿,30岁的张帅尽己所能为她制作喜爱的玩具,他认为,孩子上学之后能陪伴她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
9月9日上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营盘社区网格员田飞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王慧注视着客户,听对方介绍案情,偶尔用笔记本电脑做些记录,就像所有律师接待客户时那样。也许区别仅在于,王慧戴着耳机。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但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则是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我去钢厂有‘瘾’。到了钢厂,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王国栋说,他对钢铁的情结是熔铸在骨子里的。
杨本芬在60岁的年纪开始写作,在80岁的高龄用出书弥补了她和母亲“没能好好读过书”的遗憾。
我人生第一个梦想就是当个“孩子王”,站在琅琅书声里陪伴一批又一批大山的孩子慢慢长大,任由流年匆匆,不为风雨惊扰。
面容姣好、身材健硕、肌肉发达的刘明月,被很多人称为“金刚芭比”,但其实,她只是天津远郊蓟州区的一名教语文的山村女教师。
“从来没想过,今年春天会这么晚才遇见我的‘宝贝们’。”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中心幼儿园教师周佳蓉说。
在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
2010年,花桥镇卫生院为了引进高素质全科医生,填补人才短板,通过下“订单”的模式培养了3名定向医学生,王金元就是其中之一。
17岁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小伙儿孙川,这个夏天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今年高考中,他以67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机械航空与动力类专业录取。
8月1日,毕原鸿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他与妻子毛怡在上海的两套房产及120多万元存款在生前都捐给了公益事业。
谢邵峰,今年58岁,从2011年成为一名辅警后,2013年开始他就一直站在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的护学岗上。他每天总比学校上学时间提前1个小时来到护学岗,放学40分钟后,他才会离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需要过马路,我都要守在他的身边,带着他过马路。”
从教20余年的海南省琼中县湾岭学校校长包瑞祭出“以诚聚人、以制管人、以爱养心”的三板斧,仅3年时间,一个曾要被撤并的乡村薄弱校就成为众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名校。
3年前,余启贵老师和学生上下学是另外一个画风:每天早晚,当地人总能看到余启贵背着装满书包或一个学生的背篓,领着一群学生行走在梯田间崎岖小路上。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